多肉观音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高健桥头黑岩探秘
TUhjnbcbe - 2021/9/4 18:23:00
桥头黑岩探秘文/高健

辛丑年仲夏一个炎热的晌午,受阿松邀约三五知己探进了怀集县桥头镇黑岩洞穴,感受夏日的清凉,品鉴大自然独具匠心之杰作。

当我们走近桃源村西南端喀斯特地貌的石山脚下,黑岩洞穴前方的木梁柱牌坊上镌刻着唐代诗人王昌龄《梅道士水亭》的诗句:“水接仙源近,山藏*谷幽。”细细品读诗句后猜想:难道这个山洞的景观正如诗云?我好奇心顿起,游意逾浓。

走到黑岩洞口,便见左侧的一溪碧水穿洞而出,溪宽5~10米,水深1`3米,据说水最深处达15米。我们沿着右侧径道进入山洞10余米后,一墩厚厚的石墙挡在前方,中间裂开一道不规整的缝隙,正如陶渊明《桃花源记》“初极狭,才通人”之状。通过这个狭缝后是幽暗的宽窄不一的地穴式大溶洞,溪渠蜿蜒穿流其间,搭建有2座桥梁贯通整个山洞,当地人称此洞穴为“黑岩”,既是山溪穿流的渠道,也是黑岩村连接外界的唯一通道,全长多米。

我们进了山洞,洞内漆黑一片,阴风嗖嗖,让我不禁毛骨悚然,借着微弱的手电筒光线,我看到洞壁上附着或洞穴里站立着各种“神怪*魅”,个个都瞋目呲牙,骇人万分。

黑岩,洞中有洞,曲径通幽,有“地下画廊”和“佛地洞天”的称誉。洞内怪石如星罗棋布,四壁石笋、石幔、钟乳如玉树冰花,光怪陆离,妙不可言。

这个溶洞的洞腹足有两三个篮球场大小,顶部平坦无比,如人工雕琢一般。洞内形态各异的大小石柱、石笋数以千计,宛如雨后春笋,错落林立。千姿百态的石柱、石笋和深浅宽窄不一的小洞穴,构造出了形状各异的景观景致,有“观音坐莲”“菩萨横卧”“笑面佛”“千年冰床”“十八罗汉”“爷爷抱孙”“唐僧师徒齐聚水帘洞”“七星岩”“万年灵芝”“狮身龙头”等各类奇观。

“这是‘万年灵芝’。”刚进入洞口不远处,阿松指着镶嵌在一大石柱腰间的圆形石块说。是呀,那石块的边鳞象灵芝菌边状,棕褐色,3米多宽,厚0.4米。我在猜想:难道那是灵芝的化石?抑或万年前大自然神工巧匠的惊世之作?

“顶端的是唐僧,他在打坐念经。孙悟空头戴紧箍咒手持金箍棒翘着二郎腿在唐僧的下方端坐着,右边是肩扛九齿钉耙的猪八戒,下端是挑着扁担的沙僧,最右边的是一匹站立休憩的白马。”当地讲解员打着手电筒指着溪渠对岸的“水帘洞”解说道。

我仔细地端详着那个洞穴内几樽粗小、高矮不一、错落有致的凸石体,呈现出来的形象确实形似神似,惟妙惟肖,大自然的*斧神工真是让人感叹啊!

徜徉洞穴探幽寻胜,步移景换,一步一景,从不同的角度观赏那些景观,均有不同的感受,只要你的想象力足够丰富,你想象中的景物本像便能呈现眼前。

“你看这座石柱,顶端是一位老爷爷,长长的胡子,左手搂抱着小孩,这里有大大小小的五个人像攀附在石体上,神态各异,有人称此石为‘爷爷抱孙’,也有人说‘五世同堂’。”当地村民介绍矗立在路径旁的石柱说。

近瞧这樽高约2.5米、直径约1米的锥形石柱,像一樽经过工匠精雕细琢的雕塑,人物形态逼真,活灵活现,美妙绝伦。

岩洞中一派派奇景都似乎是精雕细琢而出,是神工巧匠用纤纤手指绘出的美妙绝伦的惊世之画。

“每逢节日,都有村民在这里深情款款对唱南歌,热闹非凡。”同行的阿旭曾当过县文化部门的主官,他向同伴娓娓道来。桥头镇是一个远近闻名的歌兴诗旺之乡,当地方言是被誉为“语言活化石”的“标话”,自古以来,桥头人称歌谣为“南歌”(中国南方山歌的泛称),有南歌词云:“连情不用媒人引,唱句南歌来架桥。”“唱只南歌抛过江,问妹摞柴是摞芒。摞柴摞芒弟帮摞,一人摞把得成双。”

我站在宽敞的石厅中央,凝望着奇形怪状的钟乳石,有的像一个海螺,好像吹奏出美妙动人的音乐,有的像一台竖琴;还有的钟乳石一排排的落下,像窗帘似的。我又联想着当地人在这里对唱南歌的场景,如天籁般曼妙的南歌之音在石厅里回荡,从岩洞里奔涌而出,不禁感慨:“高歌谁和余?空谷清音起。非*亦非仙,一曲桃花水。”

我们不知不觉走到了岩洞的东北头——桃源村,所见情景正是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摹之状:“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据当地村民介绍,他们的先祖原居黑岩附近,迁入桃源村居住缘于一个赋于传奇彩色的故事。一天,两位渔者穿过黑岩惊奇地发现,一个山间小盆地,四面石峰峻秀,竹木丰茂,桃花盛开,流水潺潺,好一个“世外桃源”。于是,他们便一起开垦荒地,植果种粮,逐渐发展为一个小山村。现居住该村的梁、孔两姓人家均为当年那两位渔者的后裔。

黑岩探秘后,我才恍然大悟:“水接仙源近,山藏*谷幽。”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健桥头黑岩探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