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手千眼表示在每一个利他的行动当中,都有智慧的判断
观无量寿佛经13-2
千手千眼,表示在每一个利他的行动当中,都有智慧的判断
那么,观世音菩萨其实他代表大悲,从大悲的精神来看,我们看观世音菩萨在中国的示现,他有白衣观音、送子观音、滴水观音,滴水观音最多,忏公师父画的西方三圣,那个观世音菩萨就是拿着甘露瓶,滴水观音,还有骑龙观音、乃至于千手观音,但是最能代表观世音菩萨大悲心的,就是千手观音。千手观音在经典上的出现主要有两个地方:第一个是《大悲心陀罗尼经》:观世音菩萨在持大悲咒的时候,发愿:他说我如果尽未来际能够真实利益众生的话,我发的愿如果是不虚假的话,令我身体当下即变出千手千眼。果然他这个大悲咒一持下去,还有他的咒愿,就变成千手千眼,这是第一,这是在经典上讲到的千手观音。那么千手观音在这个大悲咒里面比较偏重在折服,折服众生这一块,比较刚强折服的。其次,在《楞严经》讲到观世音菩萨的耳根圆通:为什么叫观世音呢?原来因地是观察音声,从音声当中,我为什么能够有音声呢?这个音声是从什么地方而来?回光返照而找到真如本性,所以他是从观察音声而入道。那么在果地妙用上,他是寻声救苦,你只要忆念他的圣号,他就能够寻声音来救拔你,若因、若果都跟音声有关系,所以叫做观世音。那么他修耳根圆通成就以后,他成就四种的不思议的妙德,其中一个就是现容不思议──他现出种种的容貌不可思议,而现容不思议当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现千手千眼,一千只手、一千只眼。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菩萨在大悲利他的时候,他的手表示他的行动,付出行动去接引众生,但是他的每一个行动他是要有智慧,菩萨在度化众生,他是要有善巧智慧的,眼睛表示一种善巧的智慧。诸位你要看看菩萨戒,菩萨讲到六度,他的每一度:布施度也好、持戒度……他的整个菩萨道在行动的时候,他考虑到很多因素:我这样子做会让众生产生疑惑、产生善根上的障碍,菩萨就不做了;我这样子做,虽然对菩萨是有所牺牲,但对众生的善根有所帮助,菩萨就做了。他要观察因缘,他每一个行动都要用智慧来引导。你看春秋战国时代,齐国有一个人,他在海里抓到一只海鸟,这海鸟长得很高大,颜色也特别的美妙,这个人就送给了齐王。齐国国君看到这只鸟非常漂亮,就把它关起来,特别宠爱它,就把他自己平常所喝的,最喜欢的酒、肉,就赏赐给这只飞鸟吃,这支飞鸟七天之后就死了,为什么死掉呢?因为齐国国君没有善巧智慧,他以为他喜欢的东西别人也喜欢,这个菩萨只有手没有眼睛。因为你要站在众生的角度,而不站在你自个儿的角度,众生有什么需要,我们要从众生的角度去满足他,所以他的千手千眼,就是在每一个利他的行动当中,都有智慧的判断。观世音菩萨的身相,大部份表示摄受门,只有千手千眼,具足调伏和摄受。诸位可以看看千手千眼观世音菩萨的手,他那个手有代表折服的,比方说观世音菩萨手拿刀剑、他有拿刀拿剑拿宝杵,这个众生应该折服他就折服,他应该依折服而得度。但是他另外一边手拿什么呢?拿莲华、拿宝瓶、楼阁、拿种种安乐的资具。所以千手观音,他本身是很特别,他又能够现出慈悲摄受的一面,也能够现出严肃折服的一面。一般我们持大悲咒的时候,我们的本尊是观想千手观音,但是千手观音他的观想的心态,在持咒的时候是比较偏重在降魔,他是刚强。但是你放蒙山的时候,也是要持大悲咒,或者有些人持楞严咒,其实楞严咒的本尊也是千手观音。海公师父讲《楞严经》的时候,他说楞严咒的本尊也是千手观音。你在放蒙山之前,先观想你是千手观音,但是那个时候是慈悲摄受,你用这个手施出无量的饮食、施出无量的法味,让众生离苦得乐。所以在观世音菩萨所有身相当中千手千眼是非常重要,显教、密教都非常重视这个身相。因为他圆满具足菩萨的折服、摄受两门都具足,他可以代表菩萨的慈悲摄受,他也可以表示菩萨的这种严肃的折服,全都具足。所以一般只要这个有在持咒,千手观音是必定要观想的,大悲咒、楞严咒、楞严咒心很多咒,乃至于密宗很多的咒,都是观想千手观音。只要跟观世音菩萨有关的,大部分都是观想千手观音。很少人观想滴水观音、白衣观音,很少,所以这个千手观音他是很重要。当然他千手,他每一个手,千手观音他有两种说法:在密教的上师的开示说:千手观音有人说是,他手就是手,他的眼睛是在头上,手和眼是分开的;但是有些上师不认同这个想法,认为他的千手千眼,是每一只手都有一个眼,他认为手和眼分不开的,这样讲也合理──手中有眼、眼中有手,他千手千眼就是每一只手当中都有眼睛,这样的说法也合乎他的道理;善巧中有行动,行动中有善巧。总而言之,身为观世音菩萨,我们比较常观的大概就是千手千眼的相状。---净界法师《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导读》
回向偈
愿以此功德 庄严佛净土
上报四重恩 下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 悉发菩提心
尽此一报身 同生极乐国
更多文章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