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hjnbcbe - 2021/5/1 22:12:00
本文接上文讲解观音拳第五式骑龙观音和第六式目莲救母。一、观音拳第五式:骑龙观音。骑龙观音又称星夜降龙观音,因龙为兽中霸主,而观音菩萨能降伏之来比喻观音菩萨之威神无比。相传东海有一种头像龙身像龟的怪物经常危害人间。观音菩萨知道后,大发慈悲之心,决定为民除害,星夜兼程来到东海将怪物降伏,并跃上龙头怪物的背上现出宝相。于是,从此过上了太平日子的百姓便塑了一尊脚踏龙头怪物的观音菩萨像供奉起来。表示观音菩萨法力无边,乐于为民除害,保佑众生安居乐业。骑龙观音又称龙头观音(辟支佛身)或是观音菩萨摄化自在而示现之三十三应化身之一。因驾乘龙头,故称“龙头观音”。观音菩萨化身无数,应众生之根器而随缘示现。《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言:“佛告无尽意菩萨:‘善男子,若有国土众生,应以佛身得度者,观世音菩萨,即现佛身而为说法……应以天、龙……等身得度者,即现之而为说法。’”《彩色骑龙观音像图》油画之摄影作品从这张著名骑龙观音像中我们可清楚地看到观音菩萨穿著白衣,右手拿杨柳枝,左手拿净瓶,站在一条龙上。二、观音拳第六式:目莲救母关于目连救母的故事,最早见于东汉初由印度传入我国的《佛说盂兰盆经》。故事叙述佛陀弟子目连拯救亡母出地狱的事。‘目连’原名为‘大目犍连’,‘目连’为其略称。《盂兰盆经》为西晋·竺法护译。目连的母亲青提夫人,家中甚富,然而吝啬贪婪,其子却极有道心且孝顺。她屡屡趁儿子外出时,宰杀牲畜,大肆烹嚼,无念子心,更从不修善,死后随业力刹那间就入了饿*道。尊者目连成道后以神通力观见亡母生于饿*道中,受种种苦。于是以神通力运饭给其母吃,不料食物尚未入口便化成火炭,其母不能得食。目连无计可施,十分悲哀,又祈求于佛。佛陀教目连于七月十五日建盂兰盆会,借十方僧众之力让母吃饱。目连乃依佛嘱,于是有了七月十五设盂兰供养十方僧众以超度亡人的佛教典故。目连母亲得以吃饱转入人世,生变为狗。目连又诵了七天七夜的经,使他母亲脱离狗身,进入天堂。此经的基本思想就是以供僧的功德救度已亡故之父母。由于本经强调孝道思想,所以颇受国人重视。梁武帝于大同四年(年)七月十五日,在同泰寺举办第一次盂兰盆会。到唐代,盂兰盆会便广泛地在民间流行。直至今日,这个故事中衍生出的盂兰盆节、*节、亡人节、中元节等名目流传至今。大部分地区每年农历七月十五祭祖,为亡人扎纸船,上供果,烧纸钱衣物就是沿袭这个佛典,代代相传。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