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
第三十一回点化番僧
具有广大的神通,什么宝相都可以幻化,贫僧从今天起,发愿化缘,要塑全了这六尊观世音菩萨的法像,也好让后世的人景仰菩萨的庄严。
观音菩萨来到九华山莲花峰的山腰里,忽然听见有人在那里朗诵《多心经》,便循声走过去,抬眼一看,原来是一个来自西域的僧人,面壁而坐,在那里虔诚地诵读经文。
你知道这个和尚是谁?说起来却也是个大的来头的人。他原本是时宾国的王子因为生具慧根,所以自幼就抛弃了无比奢华的生活,遁入空门心研求佛家奥旨,到如今早已经是道行精深,博通大乘佛教的精华了。他自取法号为求那跋陀,立下宏愿,誓要将西方大乘教意的精髓,传入中原地方,因此一路东游,意图向大众黎民宣讲《华严经》的宗旨。
可是与上次的沙门跋陀一样,因为与中原人士的言语不通,讲解经文时不能让大众明白其中的奥妙,因此他心里十分懊丧,只恨自己修行不深。于是就隐居在九华山莲花峰一个石洞中,面壁思过,不断地诵读着《多心经》,希望感动菩萨,给他指点迷津。
正巧今天菩萨刚好从此地经过,听他诵经,知道他的意思。菩萨暗想:“难得这求那跋陀有这种济世宏愿,如果今天我不来点化他,那有什么人能点化他呢?”于是,便将法身一隐,暗中幻化成其他法像去指点他。
那天夜里,求那跋陀入定后,忽然发现石璧之上出现了一片光华,隔了一会,光华之中就涌现出一朵莲花,莲花中间,是观世音菩萨的法相,菩萨头上有一匹宝马。求那跋陀便将自己传经受挫的事诉说一遍,请菩萨发慈悲指点自己!菩萨只是含笑不语,然而那匹宝马,却奋发四蹄,在寰宇之中奔跑。求那跋陀这时恍然大悟!明白菩萨是在告诉自己:要懂得中原地方的语言,必须要周游中土各地用心学习才行。他领悟之后,石上的幻影就不见了。
求那跋陀第二天就高开了九华山,到处云游。九年之后,所有中原人土的语言他都无所不通。当他重回九华山宣讲《华严经》时,果然人人都能了解佛法深意。求那跋陀就在当年面壁的地方,建了一坐尼姑庵,塑观音像来供奉。那一尊观世音菩萨法像,其他的地方与平常的一样,只是头上多了匹宝马,因此世人便称之为马头观音,也称为马头明王,后世的人尊其为畜牲道的教主。
自从这一尊法像不同的观音塑成之后,善良的百姓都有些疑惑,他们认为好好的一尊观世音菩萨,为什么头上却要多添上一匹马,把畜生放在上位,那不是亵渎了萨吗?于是大家就乘求那跋陀讲经说法的闲余间隙,向他请教这其中的来历。
求那跋陀先将观音点化的事情告诉了大家,然后说:“佛家分六道轮回,即:地狱道、饿*道、畜牲道、阿修罗道、人道、天道。观世音菩萨本着大慈大悲的佛心,救苦救难的宗旨,所以也分为六种法像。大悲观世音能抵御地狱道的三重魔障,要将深陷其中的世人从疾苦解救出来,所以现化为大悲法像,世人传说的千手观音就是大悲法像的代表;大慈观世音能通过抵御饿*道的三重魔障,要解救沦落其中的饥渴之人,所以现化为大慈像,世人传说的圣观音就是大慈法像的代表;狮子无畏观音能抵御畜牲道的三重魔障,要消除兽类给人带来的痛苦,所以现化做大无畏像,马头观音就是其中的代表法像;大光普照观世音能抵御阿修罗道的三重魔障,要化解它给人带来的猜疑嫉忌之心,所以现化为普照像,世人传说的十一面观音就是其中的代表;天人丈夫观世音能抵御人道的三重魔障,人道虽然能讲世间道理,但其中的人都骄慢轻狂,所以要现化成天人丈夫像,世人传说的准提观音就是其中的代表法像;大梵深远观世音能抵御天道的三重魔障,梵是天王,标王得臣,世人传说的如意轮观音就是其中的代表。所说的三重魔障,就是惑障、业障、苦障三样。观世音菩萨既然各主一道,宝相也就因此不同了。
这尊马头观音在六像中还不算异像。像十一面观音,共有十一付面孔,正对看的三面作菩萨的面;左边的三面作嗔面;右边三面作菩萨面,后边一面作大笑面;头上一面作佛面,各不相同。
又比如准提观音,一个身体十八条手臂,脸上有三只眼睛。最上面的两只手作说法的样子,右边的第二只手表示无畏,第三只手拿着一把剑,第四只手拿着佛珠,第五手拿着微若布罗迦果,第六只手拿着钺斧,第七只手拿着钩,第八只手拿着跋折罗,第九只手捋宝鬟;左边的第二只手拿着如意,第三只手拿看莲花,第四只手拿着罐,第五只手拿着索,第六只手拿着轮,第七只手拿着螺,第八只手拿着贤瓶,第九只手拿着《般若波罗密经》的盒子。七宝庄严,又是一副不同的法像。
至于如意轮观音,六臂金身,顶髻宝庄严冠,坐自在王,作说法的宝像。第一只手表示思维,是悯念有情的意思;第二只手拿着如意,表示能满足天下众生的愿望;第三只手拿着佛珠,表示在度解苍生的苦难;左边第一只手按在光明山上,表示成就无倾动;第二只手拿着莲花,表示能除净一切不合佛法的物事;第三只手拿着轮,表示能转无上法。这又是一副宝像。
世俗的人见识不多,所以看到了这尊马头观音,就以为是异像,殊不知菩萨神通广大,什么宝像都可以幻化的?异像更多着呢!贫僧从今天起,发愿化缘,要塑全了这六尊观世音菩萨的法像,也好让后世的人景仰菩萨的庄严。听了他这一席话,大家都恍然大悟,纷纷捐送钱财,不足的部分再由求那跋陀到民间去化缘募集,好完成建造这六尊观音法相的工程。
我在这里有几句话要交代一下。佛教的主旨,不外乎警世与劝善两大道理。至于菩萨是不是用过这些宝像示世,佛家虽是这样说,我们也不必斤斤计较它的有无。菩萨所现化的善像,那就是劝善的意思;所现化的畏惧像,那就是警世的意思。菩萨不必真有此像,说的人不妨这样说,塑像的人不妨这样塑,这样说的人和塑的人,就都算得上具有菩萨心肠了。
比如说,凭我们的眼力是无法分辨微小沙尘的,但这不能说明没有沙尘存在,只是我们的眼力不足以看清楚而已。所以说,大家不能因为没见过菩萨这样那样的宝像,就说将其视做异像。我们只要接受了菩萨劝善和警世的苦心,那么任凭菩萨现化成怎样的宝像,她还是菩萨。她所说的“善知识”三字,大家应该细心的去体会呀!
再说当时菩萨的真身,早已离开了九华山,又转向河南地界而来。那边本是历代帝王的国都所在地,一直被称做是洞天福地,不料近来受了刀兵之灾,弄得百姓颠沛流离,家破人亡。
原来作乱的人名叫李全,他们夫妻二人,各使一条浑铁大枪,都是勇猛无比,号称“李氏梨花枪,天下比无双”。所率的*马也看实不少,带兵打仗犹如洪水决堤,势如破竹,无人能阻。直到近日他的大*到了登封县地界,方才歇马驻营,没有再长驱直入。
你知道为什么?原来登封县的西面,有座少室山,山上有座少林寺,是达摩禅师所开创的。少林寺以武功闻名天下,全寺僧众个个精于拳脚枪棒,并且都是独家秘传的功夫,变化神奇,不可揣摩。李全虽然勇武,但也顾忌少林寺的威名,不敢去惹他们。他打算设法将少林僧侣招降下来,另编一支和尚*,作为自己亲率的部队,那时他就可以横行天下了。
他打好了这么一个主意,因此暂时按兵不动。写了一封书信派人送到少林寺,大意不外乎“如果受降,就可以共享富贵;如果不愿意受降,就要兴兵攻打少林寺,大家玉石俱焚”等话。
少林寺的住持,是一位有道高僧,即便寺中般的弟子,也都决意修行,断绝尘缘,所以一口就回绝了。送信的人回营告诉李全。可他仍不死心,又派人带着金银财宝前去诱降,不料和尚们仍旧付之一笑,不为所动。最后,李全大怒,又派人去威胁说,限少林寺三天之内率众归降,否则就要围攻少林寺。住持见他始终纠缠不清,十分讨厌,就把传信人的两个耳朵割了,撵出了山门,这一来就埋了祸根。
本文节选自《观音菩萨的故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