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观音莲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鹭潮学子何士扬先生的文与画
TUhjnbcbe - 2021/3/18 19:38:00
北京一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rczy/

何士扬,字壬元,斋号:雍言馆、印芯斋。年生于福建泉州,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中国画学博士。年毕业于福建工艺美术学校(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前身),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年获中国画理论与实践博士学位。年起任厦门大学美术系副主任,年调入中国美术学院任教至今,现任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艺术鉴藏系主任、艺术鉴藏研究所主任,兼任杭州佛学院首届佛教艺术硕士研究生导师。

主要学术活动

第八、十届全国美展;年《水墨本色》北京理论家提名中国画家作品展;年《第三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

年《全国中国画作品展》;年《浙江名家》中国画作品展;

―年完成“浙江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智者大师讲经图》创作;

―年与导师吴山明先生等合作完成“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遵义会议》创作;年《中国美术观?重庆论坛》学术研讨会;年《中和之美-何士扬中国画展》在泉州举办;

年《第四届当代中国画学术论坛-人杰地灵学术提名展》;年《言馆况味-何士扬中国画展》分别在杭州、北京举行。每年有大量美术作品参加各类展览并出版多本个人专辑。近年分别在国家核心期刊《新美术》、《美术观察》、《文艺研究》等学术刊物发表十多篇论文,并出版有个人专著《传统人物画“勾勒法”学理探微》。中央电视台四套《走遍中国》、二套《鉴藏》、中新社《中国当代画家人物志》曾专题介绍。

松风迎士图(扇面)

何士扬先生的文与画

雍言况味

“雍言馆”作为我的画室堂号已经有十年之久了。十年来,我以补课的心态在这里读书和画画、喝茶和会客。“雍言”二字是零三年客居电脑中心时,与耀鹏兄在玉皇山下聊天时取的。“雍言”我取它从容和谐的意思。“雍言馆”作为画室堂号随我搬迁过两次。零五年起安顿于现址。环顾四周,“雍言馆”的任何一支笔、任意一张纸或一个茶杯对我而言都具有特殊的涵义。因为在长期的交往中,我读懂了它们的脾性,他们也知晓了我的习惯。画室由并不太大的三部分空间组成。第一部分集客厅、茶寮和写作间为一体,面积不到二十平方米。在不需要外出的日子里,用过早餐之后我总要在这里磨蹭半天。先用白瓷扣碗泡一小袋茶,使铁观音特有的清香在口腔和画室里轻轻地弥漫。音乐如果能够在恰当的时间响起,一天中最幸福的发呆状态常常就此到来。沙发边是我的电脑桌,许多论文和随想大都在这里写就。

高士图六条屏

高士图(34--70cm)年

听松35x35cm年

音乐通过两米宽的大门框从画室里传出。画室是“雍言馆”的主体部分,面积二十五平方米左右。它的重要器物是大画桌、大书柜和大画板。平时我习惯于象画壁画一样站着画画,所以大画板是由两块特制的铁板镶嵌于墙体之上的。站着画画一方面是为了保护颈椎,避免职业病。另一方面能够提高用笔的灵活性,避免人物画平看和竖看的视觉误差。

长期以来,我逐渐养成了在大画桌上翻书的习惯,所以桌上堆满了各种各样的画册、字帖和书籍。文房四宝是不可或缺的器具,画桌上至少同时摆放着十几方大大小小的古今砚台,十几锭墨;陶瓷、水晶和*花梨笔架上分别搁着近期常用的毛笔;不同材质的几个笔筒里,装满了我认知毛笔的心路历程。老花镜和一颗小松树子、放大镜和一对剔红漆轴头、手表和一对把玩核桃,几串佛珠以及之前从日本淘来的小小砚台,同时被收放在一个长方形的红木多宝盘里。多宝盘边上还有一方小锡盘,盘里装着几个老印泥盒和一个小葫芦。小锡盘位于画桌的前端,它的后面是一块端砚老坑石,前头隆重摆着妻子刚刚送我的一盆观音莲。

点笔35x35cm年

高士品茗图69x69cm年

年年有余45x69cm

宣纸放在官帽椅左侧的小台柜上,除了一卷已被裁成手卷的五十年代老纸之外,更多是我的特制专用纸。在对纸的认识上,我十分认同吴湖帆先生“生宣纸盛行而画学亡”的观点。

斜靠在大书柜边上的几卷丈二老鸡球纸,是我几年前为了画《智者大师说法图》淘来的。大书柜在画桌背后和左手边,它们的连接处是博古柜,上面有我喜欢的几张老画和一些把玩老器物。层层叠叠的书册由书柜堆到了地上,一直到沙发边。大画板在画桌的右边,它与大书柜形成了一个大大的同字壳。大画桌坐北朝南,画累了我有时会坐到画桌前的老椅子上看阳台。老椅子是清代的,靠背上的螺钿镶嵌得相当考究,看上去比坐上去更舒服。

智者大师讲经图cmxcm()

智者大师讲经图68cmxcm年

阳台大约十来平方米,在画室的正前方。东边种植了十来株大大小小的盆栽,由天台山请来的兰花年年都如期开放。阳台正南边的两把小木凳之间,架着一枝楠木,楠木上摆着一块老的木雕匾额。冬日的午后,我往往泡一壶岩茶坐在阳台的小藤椅上,欣赏木雕上的神仙们在祥云和楼台间自由穿梭。牟宗三先生认为,传统文化的本质是对“人性之常”与“自然之常”的领悟,“雍言馆”十年来之于我的,或许只有领悟此一领悟的感慨罢了。以“雍言况味”作为画展的题目是我自说自话随想随写的结果。一大堆关于画室的文字,肯定说明不了什么。“雍言馆”主人的生活景况和人文情味还得劳烦有缘人通过品画获得。在时下极端喧嚣的氛围中,一位中国画学习者究竟应该采取怎样的姿态面对社会和展示艺术?谋生成就和艺术成就对艺术家而言哪一个更重要?尽管一篇不拘篇章的画展自序是难于厘清许多问题的,但我还是希望在这不成序言的序言里,已经一定程度上表显我的姿态了。

何士扬

癸巳三月三于雍言馆

紫气东来-33cmx33cm-年

诗仙李白33cmx33cm年

南极仙翁-33cmx33cm-年

孔子像-33cmx33cm-年

归舟图33x33cm年

布袋和尚33cmx33cm年

万物生光辉

当代著名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何士扬先生,笔下人物多写高隐处士阇梨宗师,以清逸之笔纳乾坤万象写胸中出尘之图,又以文心舒怀之意写高士之貌,笔墨生动,造型准确,神态各异,于不经意中流露出气清韵雅之美,巧秀中呈现出山川溪水之势,楼阁疏柳之景,松荫童子之悦,花木兰草之幽。图中高士或放怀山野,竹海晨歌,或孤山吟句,梅妻鹤子,相约赋句,风吹葛巾,或各藏异态像有清风朗月之晖,亦传曼妙寻菊篱下之心境渊明之遗意。有大德高僧者弘法慈航,莲舟载众,云山禅机,真境幻化一宇宙,祥瑞之象如日月光明普照大地,图像怀德之美亦显示出画家心性通佛境之不二法门,故图迹有誉声观之亦知何士扬画作内藏之广大,追魏晋风尚,画格入宋人堂奥有古贤遗风,实为今日画坛难得之笔墨矣。

对一个时代的画风研究必须要落实到这个时代的大文化背景及每位画家的师承关系上,这种深入精微的学术研究是对美术史及画家乃至对其作品的传藏有着积极的历史意义,是对当代美术史的贡献与全面解读画家作品及人格、学识、修养的完整记忆,史有存篇。从何士扬先生近年创作的作品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他作品蕴藏着浓郁的民族精神,人文情怀。诗境画品,人格与画外修养的厚积薄发必将会给何士扬教授日后的创作带来丰富的内容,从而也将会奠定他画史的地位,这是我对当代绘画诸多作品赏鉴所预见到的必然结果。

节选《勾出一片古意来》——张继刚(著名书画家、鉴赏家、香港中文大学教授张继刚先生)

图文来源:何士扬个人授权网站

整理编辑:曾思妤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鹭潮学子何士扬先生的文与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