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观音莲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唐风唐韵大雁塔佛骨佛经慈恩寺
TUhjnbcbe - 2025/1/8 21:35:00

在西安的最后一天是自由活动,几经权衡,并征求妻女的意见,决定先去游览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因为到西安不去大雁塔看看唐僧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实在是过意不去,然后视时间情况再安排其它景点。大雁塔景区以大慈恩寺为中心,以南北两个广场和东西文化园区为拓展,将历史古迹和现代构筑物巧妙结合,形成了一个充满盛唐韵味的唐文化展示区,让“万花明曲水,车马动秦川。”的盛世画卷得以重现。

从西安古城出和平门南行大约4公里,就是大雁塔北广场。这座广场占地面积达16万多平方米,其中水面面积近2万平方米,号称是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水景广场和雕塑广场。

广场北端入口处中央是一本巨大的铸铜线装书。

铜书背后是两座高9米的万佛灯塔,灯塔两侧各有4根6米高的大唐文化柱。万佛灯塔和文化柱分别用紫砂岩、红砂岩雕刻,造型古朴,色彩敦厚。

文化柱东西分别建有一座四柱三门三楼贴石牌坊,东牌坊正面明间坊额为“曲江闾阖”,左右次间坊额为“终南在望”和“上林可览”;西牌坊正面明间坊额为“慈恩祖庭”,左右次间坊额为“塔标高境”和“水流梵音”。

由于是在冬季的昼间,喷泉表演没能看到,唯美的水景也未得见。

喷泉池东西两岸,立有李白、杜甫、陆羽、王维、韩愈、怀素、僧一行、孙思邈等8位唐代文化和科学名人的雕像。在他们面前走过,一股自信、大度、洒脱、开放的大唐气息扑面而来。

草书大师怀素

广场北端,观景平台下的音乐喷泉瀑布墙上,嵌有一幅长达多米的石刻浮雕《丝绸之路》,通过长安道别、敦煌盛会、波斯远望三个部分再现了丝绸之路的繁忙景象。

紧挨大慈恩寺北墙,是一堵高3米、长米的巨型砂岩浮雕墙。

这幅规模宏大的浮雕,通过东商西贾、丝路驼队、曲江游春、买花成习俗、黄河古渡、高原莽莽、故土情深、马球竞技、万国来朝、大唐西域记撰写、雁塔修建、佛教盛行、佛寺济贫、唐蕃和亲等历史画面,把大唐在政治、经济、宗教、科学技术、文化交流和市井生活等方面的繁荣、富庶、开放生动地呈现给今天的人们。

沿大慈恩寺东墙南行,自北而南可见雁塔题名、公孙飞剑、上元花灯、胡舞长安、阴阳卜卦等多组铜雕,吸引了不少游人纷纷选择自己喜爱的雕像合影留念。

志存高远、蓄势待发的女儿自然要选择和“雁塔题名”中的白居易合个影,沾沾这位少年才俊的才气和灵气。

遥想当年,27岁的白居易一举中第,在大雁塔下写出了“慈恩塔下题名处,十七人中最年少。”的豪迈诗句,少年得志的自信之情溢于言表。与白居易的少年得志不同,诗人孟郊在47岁才得中进士,其“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的诗句展现的是一种长期压抑后的轻松和放浪。

胡舞长安

阴阳卜卦

上元花灯

大雁塔南广场的主要景观是一尊玄奘全身铜像。玄奘大师身披袈裟、手执锡杖,目光刚毅、步伐坚定,好像正行走在西天取经的慢慢长路上。

广场东北角的一株红梅刚刚绽放,让还穿着冬装的人们陡然增加了些许的暖意。

大慈恩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十二年(年),是太子李治为追念其母文德皇后而建,为中国佛教法相唯识宗(法相宗)的祖庭。大慈恩寺在鼎盛时期曾有庭院17座,僧房间,占地面积近亩。现在大雁塔所在的院落是当年大慈恩寺的西塔院,是唐玄奘自印度取经归来后,为保藏经本,上书唐高宗,于永徽三年(年)建设的。现存大慈恩寺在原西塔院旧址上从明成化二年(年)开始陆续建成,占地面积70余亩。

大慈恩寺的山门面阔3间,单檐歇山顶

门额“大慈恩寺”由时任国家主席江泽民题写。

山门和两侧掖门之间的墙壁以石雕壁画装饰,掖门东西方壁上分刻行书“庄严国土”和“利乐有情”大字。“庄严国土”和“利乐有情”都是佛经中的话,解释成凡间俗语就是人间净土、普渡众生。

进入寺内,东厢为钟楼和用于迎来送往的客堂。

西厢为鼓楼和用于讲经集会的云水堂。云水堂的门联“繁华梦里锦绣乡中举世皆知金玉贵;落日楼头清霜枕上无人能作菜根谭”寓意深刻,耐人寻味。

客堂的门联“人影匆匆杨花柳絮随春去;香烟袅袅明月清风入座来”对仗工整,充满人情味。

走过钟鼓楼,已经看到了前方的大雄宝殿,突然觉得好像少了点什么:寺院在山门和大雄宝殿之间一般会有天王殿或弥勒殿,而大慈恩寺在本应是天王殿或弥勒殿的地方却是一片空场。经了解知道,在钟鼓楼之间原有3间弥勒殿,但不幸在“文革”期间因雨坍塌了,而此后因各种原因始终没能恢复。

大雄宝殿建筑在两层白石须弥座上,面阔3间,单檐歇山顶,殿额为赵朴初居士手笔。殿联“法海仰奘公西土亦称大遍觉;宗学宏唯识此地堪比那烂陀”道出了大慈恩寺非常值得“炫耀”的两个闪光点:高僧玄奘和由他创立的中国大乘佛教十三宗之一的唯识宗。大遍觉是唐中宗为玄奘所赐的谥号;那烂陀是印度著名古寺,玄奘西天取经时曾在此学习5年。

大雄宝殿月台前的丹陛石

殿内主尊为释迦摩尼,两肋侍左为迦叶、右为阿难。东西两壁塑有十八罗汉像,玄奘大师赫然在列。

迦叶

阿难

比较有意思的是,释迦摩尼像后面不是常见的海岛观音图或文殊、普贤、观音三大士像,而是一幅表现佛祖诞生的红木贴金高浮雕。浮雕中的佛祖为赤子形象,脚踏莲花而来,右手指天,左手指地。按照佛经上的说法,佛祖如此手势的意思是“天上天下,唯我独尊”。

目光从佛祖诞生浮雕移到大雄宝殿后门外,可见檐下的“天地欢喜”匾额及两侧门联“一佛出生九龙吐水;十方清净三界蒙恩”。

大雄宝殿北,是面阔5间、歇山顶的兜率殿。

殿内供奉的是“帅气”版的弥勒。按照佛经的说法,弥勒是释迦摩尼的继任者,将在未来娑婆世界降生成佛。玄奘对弥勒推崇备至,唯识宗亦奉其为鼻祖。在五代以前,弥勒的形象或为菩萨形或为如来形。五代以后,开始出现体胖、腹大、笑口常开的弥勒形象,据说是受到了传说为弥勒转世的布袋和尚模样的影响。弥勒形象的演化,可以说是佛教渐入东土以来不断中国化的一个典型例证。

殿内供奉的是“帅气”版的弥勒,东西两壁分刻玄奘撰写的《请太宗文皇帝作序并题经表》和《谢太宗文皇帝制三藏圣教序表》。

兜率殿在寺庙中比较少见,但从其殿联“说法传经弘扬圣教;联珠贯玉乱坠天花”看,该殿承担的应该是法堂的功能。所谓“兜率”,是指佛教的“兜率天”。佛经中说,兜率天是欲界的第四天,释迦牟尼成佛前即居于此,后从此天降生到人间成佛。

兜率殿后墙上,镌有《般若菠萝蜜多心经》全文。

大雄宝殿和兜率殿的东西两厢各有一栋面阔九间的硬山顶建筑,东厢自南而北为珈蓝殿、甘露堂和财神殿。

西厢自南而北为先觉堂、示观堂和观音殿。

珈蓝殿的殿联为“珈蓝圣殿诸神护;弟子佛家万姓尊”,殿内供奉的是波斯匿王、须达多长者和祗陀太子。

波斯匿王是中印度憍萨罗国的国王,与佛陀同龄,曾和佛陀辩论而结成好友,视佛陀如师,在印度与频婆娑罗王同为护持佛教的两位国王。须达多长者是波斯匿王的大臣、著名富商,曾经以金钱铺地的代价从波斯匿王太子祗陀的手中购得舍卫城南的花园,作为佛陀说法、驻留的场所。祗陀作为波斯匿王的太子,被须达多长者的善举所打动,亦将花园中的林木捐献给了佛陀。在关公归佛之前,佛寺中的珈蓝殿一般供奉的都是波斯匿王、须达多长者和祗陀太子,统称“珈蓝菩萨”。

“珈蓝菩萨”所在佛龛的左右还有两个佛龛,内中左为弥勒、右为韦陀。韦陀手中的金刚降魔杵拄在地上,暗示大慈恩寺不差钱,欢迎往来僧人挂单常住。

甘露堂的堂联为“万法唯识圆成法相;外无内有妙璨空仓”,堂内正壁绘有精美的“曼拏罗”图画,其内多用于施主诵经、祈福消灾和超度亡灵。在佛教教义中常把甘露喻作佛法,饮之能身安长命,并可在死后进入极乐世界。

财神殿的殿联为“法门不二因缘得;财富逾千智慧求”,殿内供奉的是手托金元宝的赵公明。

先觉堂也称祖师堂,是供奉大慈恩寺历代往生住持灵位的地方;粗略数了一下灵位,应该有二十七、八位。殿联“慈恩德大千秋寺;圣地名高万古僧”对历代高僧和其为寺庙建设做出的贡献充满怀念和感恩之情。

示现堂的堂联为“刮垢磨光为度众生出苦海;拨云见日还从本性证菩提”,堂内西、北、东三壁为由各色玉石镶嵌而成的佛陀故事,从梦象受孕、苦行修道、降伏众魔,到彻悟成佛、大转法轮、双林示寂。类似的玉石镶嵌画,在南京夫子庙大成殿里也见过,都属于花费不菲的奢华之作。

观音殿里供奉的是观音的幻化之像“千手观音”,殿联“圆通苦海架慈航渡众生除一切苦厄;普门示现应千身说佛法结万世因缘”是赞颂观音菩萨的经典联语。

向北绕过兜率殿,即是大慈恩寺的“招牌”——大雁塔。

大雁塔为方形7层楼阁式砖塔,通高64.5米,自下而上每层按比例递减,使整个塔身总体呈锥形。作为砖塔,大雁塔在表面进行了仿木设计,形成木结构建筑所特有的开间。其中,一二层为9间,三四层为7间,五六七层为5间。大雁塔作为现存最早、规模最大的唐代方形楼阁式砖塔,是佛塔这种外来建筑形式传入中国后逐步融入汉文化因素的典型物证。大雁塔在唐永徽年间初建时为5层,至武周时期改建为7层。明万历三十二年(年),为加固大雁塔,在塔身外面包砌了约两尺厚的青砖包层,使整个塔身更显宽厚。

大雁塔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形门。进入底层的南门,甬道两侧墙壁上有用玻璃罩保护起来的多块通石碑,这就是著名的“题名碑”。

史载,唐神龙年间,进士张莒游大慈恩寺,兴之所至,将自己的名字题写在了大雁塔下。张氏此举,引得之后的新中进士们纷纷效仿,使“雁塔题名”成为当时的一种时髦,进而成为莫大的荣耀。但这些宝贵的题记在唐武宗时被不是进士出身的宰相李德裕下令除掉了,新科进士参加的曲江宴饮也随之取消。现在受到保护的这些题记多为明代所留。

一层塔室内,设有一个简单的佛塔图片展,展示了佛塔的在中国的发展和演变过程。

四根通天明柱上镌有3副对联,其一为:“法门之领袖乘危远迈杖策孤征穷历道邦询求正教兹经流施将日月而无穷斯福遐敷与乾坤而永大;真如之冠冕给园味道雪岭餐风智灯再朗真筌重崇孤标一代迈生远以照前迥秀千龄架澄什而光后”;其二为:“式建珈蓝奉勅翻译诚冀法流渐润克滋鼎祚;圣教绍宣光华史册睿情远鉴照弘法之福因”;其三为:“树立丰碑镌斯二圣天文氤氲圣迹与二仪齐固;敬崇此塔拟安三藏梵本巍峨永劫愿千佛同观”。3副对联分别是对玄奘弘扬佛法和唐太宗、唐高宗二帝护法功德的肯定和赞美之词。这3副对联并非由后人撰写,而是集句自唐太宗、唐高宗和玄奘的有关辞章。虽然囿于语句选择的限制,个别词句对仗不够工整,但其原词原句所固有的历史味道却是新词新句无法替代的。

二层塔室内供奉着一尊明朝初年的铜质鎏金释迦牟尼像,堪称“定塔之宝”。墙壁上装饰有多幅今人书写的唐人吟咏大雁塔的诗赋作品,个中当以大诗人岑参的“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盤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最为著名。

三层塔室正中置有一座铜质鎏金凸雕舍利佛塔,塔内供奉着印度玄奘寺住持悟谦法师赠送的两枚佛祖舍利子。

悟谦法师原籍陕西咸阳,15岁时在西安崇仁寺出家,年前往印度,历任印度玄奘寺、中华大觉寺住持,年6月将两枚佛祖舍利子赠送给大慈恩寺安放。玄奘当初上奏高宗请求建塔,主要目的就是为了保存从印度取回的经卷和佛祖舍利。可玄奘究竟带回了多少佛祖舍利,史书和相关记录中均无明确记载,在《玄奘法师传》中则有建塔时“层层中心皆有舍利,或一千,二千,凡一万余粒。”的描述。而这“一万余粒”舍利在武周年间改建大雁塔时是如何处理的,历史上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让玄奘千辛万苦带回来的这些佛宝的最终归宿成为千古之谜。

四层塔室内陈列有“贝叶经”复制品和由“贝叶经”翻译而来的汉文经卷。玄奘当年取回的佛经就应该是这种“贝叶经”,而非“书卷经”,因为当时的印度纸张还非常稀少,贝叶还是主要的书写材料。

五层塔室内展出的是建塔用的唐砖和明代、民国年间制作的曾经悬挂于大雁塔檐角处的风铎。

风铎

六层塔室内设有一台“地震记录仪”,显然承担着大雁塔安全监护者的角色。

顶层塔室因面积有限,没有安排任何陈列,观览周围景色的游客也被工作人员不断提醒不要长时间停留。

从大雁塔顶放眼南北,将要去到的大雁塔南广场和玄奘三藏院尽收眼底。

从塔上下来,转到塔的西面,透过紧锁的西券门,可以看到券门两侧的题名碑,左边一块上的文字隐约可见:知府事吴中复、新知梓州李大临、止舟知阆州崔度,熙宁六年二月九日显。熙宁是宋神宗的年号,熙宁六年是公元年。

西券门旁有一块说明牌,说西券门的门楣上保存有阴刻的《阿弥陀佛说法图》,上面的建筑结构和人物造型具有典型的唐代特点,艺术价值极高。尽管竭力聚焦我那度的近视眼,但终究还是没能看清那《阿弥陀佛说法图》。

走出大雁塔所在的塔院,在塔的北面可见一面青石大照壁,照壁南书“法界领袖”;北书“民族脊梁”。“法界领袖”四字集自唐代大书法家褚遂良的《雁塔圣教序》,“民族脊梁”四字由赵朴初书写。

用“法界领袖”来肯定玄奘的宗教地位没有异议,但把“民族脊梁”这样的评价加到一个宗教人士身上,我实在不敢苟同。

至于有人把玄奘归入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一文中说到的“舍身求法的人”,我觉得也是妄自揣测鲁迅先生的意指。鲁迅先生对宗教的态度,从其针对章太炎“以佛法救中国”的论调所写出的文字“见兄所为文,甚以为佳,所未敢同者,惟在欲以佛法救中国耳”。(这种主张)仅止于高妙的幻想,(只能导致)既离比众、渐入颓唐(的后果)。”中即可见一斑。

在大雁塔的北面,是一大片年以来陆续建成的仿唐建筑群,正式的名称叫“玄奘三藏院”,是国内目前规模最大的玄奘纪念设施。玄奘三藏院由西院光明堂、中院大遍觉堂和东院般若堂三部分组成,建筑面积多平方米。

大遍觉堂

内正中为玄奘青铜坐像,身前鎏金宝塔内供奉着玄奘大师的顶骨舍利,

井字梁上悬“证无上觉”匾额

大雁塔景区

堂内西、北、东三壁上嵌有巨型汉白玉浮雕壁画,北壁为《兜率内院弥勒菩萨说法图》,西壁为《弥勒菩萨上生经图》,东壁为《佛说弥勒下生经图》。

大便觉堂西侧有专门出售佛像的地方。

这里出售的佛像做工精美,兼顾了古今的审美,只是价格不菲,令人咂舌。

这些新造的佛像经过做旧处理,让一般人真假难辨。

般若堂

般若堂内西、北、东三壁的浮雕壁画为紫铜材质,描绘了玄奘大师取经归来,翻译经卷、建造雁塔的事迹和圆寂后上升到兜率天的情景。

光明堂

光明堂内也西、北、东三壁壁画,分别为铜刻和木雕工艺,讲述了玄奘大师从出生、出家到西行求法直至取到真经、告辞回国的前半生的经历。

光明堂内陈列的《三藏法师传》

玄奘三藏院的浮雕壁画规模宏大、工艺精湛,石雕、铜雕、木雕俱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赞誉为“当代敦煌”。

大雄宝殿东侧,是一处塔林,也就是大慈恩寺的高僧们长眠的地方。

塔林里共有9座灵塔,年代最早的为建于清康熙四十四年(年)的“憨月圆禅师塔”。

时间最近的为建于年的“普慈法师灵骨塔”

在塔林范围内还有多通古碑,包括历代重修大慈恩寺的碑记和题名碑。

仔细辨认,识读出立于明成化二年(年)的《重修大慈恩禅寺记》碑、立于清光绪十三年(年)的《重修慈恩寺记》碑、立于明嘉靖四十二年(年)的《辛酉举人题名记》碑和立于明万历七年(年)的《雁塔题名记》碑。

从《辛酉举人题名记》碑我们知道,由于在唐以后长安不再是都城,京试改在别处,原来的进士雁塔题名逐渐演变为陕西乡试的举人雁塔题名。

游览完大雁塔南北广场和大慈恩寺,有两点感受:这是一场大唐文化的盛宴,徜徉其间,如沐唐风、唐韵、唐人豪迈;这是一场雕塑的盛宴,雕塑用材无所不包,雕塑手法无所不用其极。

1
查看完整版本: 唐风唐韵大雁塔佛骨佛经慈恩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