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照片在网络上疯传,众说纷纭,各执一词,有人说莫言这是官僚主义,还有的说他这是脱离群众,高高在上,然后对这幅照片大肆渲染……那么,这幅照片背后有什么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01
这幅图片的来历
我从百度上搜到了有关这幅图片的文章,原文如下:
莫言到武威鸠摩罗什寺参访,并题写“舌灿莲花”四个大字
9月5日上午,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先生一行到武威鸠摩罗什寺参访,鸠摩罗什寺方丈理方大和尚在山门口迎接莫言先生一行,并带领参观寺院舌舍利塔及介绍了凉州历史文化中依托于鸠摩罗什寺所凸现的佛教历史文化价值。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助理翟文铖教授、西北师范大学传媒学院院长徐兆寿教授、北京舒同文化研究会会长王振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助理张晓琴教授等一同来访。
武威鸠摩罗什寺始建于东晋后凉时期(公元年),距今已有多年的历史,是武威市内最古老的佛教寺院,根据史书记载,公元年,著名佛教翻译家文学家鸠摩罗什来到凉州,后凉国王吕光为让鸠摩罗什长久居住而修建了这座寺院,并以鸠摩罗什大师命名,令其居住,弘扬佛法。鸠摩罗什大师圆寂后,他的"舌"未烧烂,化为舍利,遂安奉于寺内舍利塔内,存放至今,现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经历了千余年历史长河的风雨,年鸠摩罗什寺被甘肃省人民政府批准为佛教活动场所,开始对外开放。现在鸠摩罗什寺占地53亩,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罗什舌塔、罗什法师纪念堂、观音殿、旃檀佛殿、地藏殿、大经堂等,现已是展示武威历史文化的重要窗口,是武威市内国家AAA级旅游文化景区。(摄影:刘忠、赵启翔、王欣鹏)
02
这个照片拍摄的具体场景
莫言参观寺院这天艳阳高照,炽热的太阳洒满大地,地面光滑,每块地板砖就像镜子一样,再把阳光一反射,就更热了,鸠摩罗什寺占地53亩,其中比较著名的就有十几个大殿,而莫言这个接近70岁的年逾古稀的老作家在参观寺院时既不能坐车,也不能骑着电动车,一切靠步行,在烈日炎炎下,负责接待的部门,考虑十分周到,考虑到莫言的年龄和身体状况,特意安排了两名工作人员,一个为莫言打着伞,另一个为方丈打伞,遮挡炎热的太阳,一是表明对为祖国赢得荣誉的作家的尊敬,二是从实际出发,从作家的真实身体状况考虑,这应该理解……
03
莫言的三种身份
文中这样介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著名作家、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主任莫言先生”
第一种荣誉身份表明莫言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第二种地位身份,表明他是中国作家中比较优秀的一位,如果不优秀,也就不叫“著名作家”了。这说明莫言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的地位是很高的。
第三种:学术身份。北京师范大学写作中心主任,这说明在大学是要讲课的,是有文学专业水平的技术人员。“主任”又说明了他的权威性。
04
莫言的衣着打扮和表情又说明了什么?
装束打扮很普通
有的网友说莫言在摆谱,在装,在脱离群众,这是官僚主义作风。首先看他这身装束打扮就知道他简直就是普通人民中的一员。
休闲卡壳上衣,休闲裤子,旅游鞋子,这与他在诺贝尔奖的领奖台上的装束截然不同,那是为了显示中国人的高贵,所以,他穿的是西装革履,而在寺庙参观,则是以一个普通旅游者的身份出现的。
表情凝重,在沉思
有的网友说:“方丈面带微笑对莫言讲述,但莫言的手却藏在衣兜里,好像攥着拳头,随时要出击;他眼皮都不抬一下,金碧双唇,好像要咬人,这是对人民的仇恨!”
方丈类似于莫言的导游,而莫言就类似于游客,但他又不同于游客,游客只是游山玩水,但莫言是了解中国文化,搜集写作素材,他需要一遍听,一遍在脑海里记忆,他此时,就像一个认真听课的小学生,精力特别集中,既要保证不漏掉方丈的每句话,还要对方丈所说的话进行思考和加工,另外,这也表明了莫言对方丈的尊敬,和对中国佛学的敬畏之心,所以,显得表情十分凝重,出现了沉思状……
方丈的两个手是捻动着佛珠,这是一种职业习惯;莫言两手甩动,那就像“大官”了,那虽然有派头,有气势,但又脱离群众之嫌疑,所以,他的两只手就放在衣兜里,这样显得更加随意,更加自然了……
作家毕竟是研究人的特殊人才,因此,在不同场合下,他们的衣着打扮,动作表情就十分符合当时的场景。尤其是著名作家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给社会带来一定的影响,我认为,莫言在游览寺院时的穿着打扮和动作表情十分得体。
05
莫言为何要参观佛学寺庙?
最近这几个月来,有些网民对莫言的舆论就像洪水猛兽一样,任何一个人都难以承受,更何况对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作家,这股力量太强大了!莫言不但没有反击和辩解,相反,他还是那样一如既往地热爱生活,热爱生他养他的这片热土和这块土地上的人民。他已经陷入了舆论的漩涡,无论如何也不能静下心来读书和写作了,于是,他积极地投入到了社会实践中来了。
莫言开联合收割机,这是关心农民生活和农民的发展状况。
莫言参观沂蒙山区抗日纪念馆是重温中国的战争史。
莫言参观山丹兵马场,是关心祖国的国防建设和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莫言参观佛学寺院又是为什么呢?
佛学的精髓包括三个方面:
1众生平等,即佛教主张用慈悲之心善待宇宙万物,主张万物共生共荣,只有这样才能把众生的国土变成佛国净土。
2因果报应,也称因缘果报。即人生在世,做了什么事,种了什么因缘,一定会有相应的高度联系的结果回应。只是报应的时间点,可能有不同。这是劝人向善,不要作恶的思想。
3轮回与不灭。六道轮回是指天人、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也叫六凡道。每个人都在六道中轮回,随业受报,随业流转,行善多的就往上走,可以享受人天福报。
莫言是搞文学的,文学的本质不是社会学,也不是历史学,而是人学,若把人研究透彻,引导人向善除恶,就绕不过佛学,所以,莫言参观了武威鸠摩罗什寺。其中莫言的长篇小说《生死疲劳》就是巧妙地运用了六道轮回的思想……
06
莫言题词“舌仙莲花”的寓意是什么?
鸠摩罗什大师的舌头没有烧烂,他圆寂后,他的舌头保存下来了,从此,以他命名,建立了这个寺院,在这个寺院里有佛学,有历史也有文学,虽然舌头不能说话了,但给后人却留下了很多。言外之意,虽然莫言说得不多,但他的每个举动都有深刻的社会意义,这就需要人们去深入研究和思考了……所以,我们从作家莫言身上学到了很多做人的道理,而这些道理就如同“莲花”那样绚烂和多彩,让人受益匪浅……
不倒翁年9月23日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