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次好友相邀,让我去她家里做客,再顺便观赏和拍摄她养的植物,一直有事耽搁,前些时间终于成行。
她家里装饰着郁郁葱葱的植物,屋内让人感觉春意盎然。
家里成了小花园好友养的多是多肉植物,飘窗上几层花架叠起。
那花儿或青或紫,或黄或红,或高或低,或合或离,或相顾而笑,或掩面含羞,各个生机勃勃,朵朵欣欣向荣。
阳光下的生灵们参差掩映,花枝招展,实在是惹人爱怜,我赶紧拍了一些可爱的多肉植物的照片。
我与她认识已久,然而之前竟不知她有此爱好,其人十分低调。
她平日工作也忙,业余时间能把自己的家打造成植物园,把花儿养的如此之精神,我对着她直呼大神,忙求教养花之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果然对她的那些宝贝们,她如数家珍。
在我看来那些多肉植物都长的很相似,而她各个都能叫出名字,此是芙蓉雪莲,彼是玉龙观音……
此是红红火火,那是紫气东来;此是雪姬,彼是玉露;此是千佛手,那是观音莲……
光是听名字我已经感觉天花乱坠了。
她对每一种花的习性都非常了解。
哪些该多晒太阳,哪些花适合什么样的土,多久需要浇一次水等等她都研究的十分透彻。
终于明白她能把花养的这么好的原因了,那是因为她真的喜欢并为此付出过很多时间和精力。
热爱的力量真是强大,她从很多年前就开始研究怎么养多肉了,别看多肉植物相对来说比较好养,但是每个人养出的状态还真不一样。
她可以不眠不休地看养多肉的视频看到凌晨,可以研究这些花花草草痴迷到忘了时间忘了吃饭。
养花之道与教育孩子也有相似之处?多肉多是旱生植物,不能多浇水,水浇的太勤,反而容易死。而少浇水,让植物在缺水的环境下生长,会让它有危机感,反而会促使它在有水的时候拼命吸收,把自己的根扎得更深。当然不浇水也不行,植物也会干渴而死。
这不就像人一样吗?如果太溺爱孩子,如果总想给孩子最好的保护,让孩子活得太舒服了,反而会阻碍他的成长,吃必要的苦更能让孩子有抵御风险、抗击压力的能力,但如果对孩子漠不关心,又会让孩子感觉不到关心而内心冷漠。这养花之道似乎和育人之道有几分共通之处。
她养的花从来不送,即使是最好的朋友,如果喜欢,那也得买下来。
轻易送出去的礼物,人往往会因为不知道其价值而不懂得珍惜。
这大概就是人性了,付出过时间和金钱的事物你才更愿意好好珍惜和对待,就像如果不是付费的课程,很多人是很难坚持学完的。
她养花就跟父母养育孩子是一样的心情,任何父母都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孩子受到伤害。
这让我想起以前画的画,朋友喜欢总让我相送。其实很多时候,大家也只是一时兴起,并不一定特别喜欢。
记得曾经有一幅画被送走之后,后来得知,那幅画在抢夺之中被损毁了,得知消息的我是心痛的。
因为每一幅画都凝结了自己付出的时间和心思,寄托了最美好的祈愿,即使它并不完美,也并非名家之作,甚至我回过头来看的时候都觉得欠了不少火候,自己都不甚满意。
但对于创作者来说它就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孩子,如果你不能懂那种心痛的心情,想一想自己的孩子被虐待的心情就能明白了。
如果是不懂得珍惜的人,作者宁愿亲手把作品毁掉,也绝不相送。
说到画,想起三年前,她曾托我画一幅画给她,我看到至今那幅画仍挂在她的房间里。
她特地去古玩市场将那幅画装裱好,之后也搬过很多次家,但不管到哪里,都要把那幅画挂着。
古代诗人很多都是惜花怜花的痴人?在爱花的人心里,每一朵花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是最特别的生命。古代的诗人大多都是惜花怜花的痴人。
豪放如苏轼,也有这样的诗句:“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半夜不眠也要高照红烛来赏花,为这花儿驱逐慢慢长夜的黑暗与孤寂。
深沉如杜甫也有这样的诗句:“不是爱花即欲死,只恐花尽老相催。繁枝容易纷纷落,嫩蕊商量细细开”。
想想这位忧国忧民的诗人担心花儿会早早凋谢而叮嘱着花儿要慢慢的开的画面就觉得十分有趣。
他甚至觉得花苞们懂得“商量”,这花不但解语,简直是一群机灵乖巧的小精灵。
我在她家里观赏拍摄多肉植物良久,许多多肉形似荷花,观此物,倒可解冬日里思慕荷花之苦。
并且这花儿极其坚韧,四时常绿,不需要怎么打理就能生长的十分茁壮。
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临走时,我精挑细选了好几盆花,准备恭恭敬敬地把这些花儿请回家去。
其中有一簇花种在竹篮里,看起来新颖别致,叫人爱不释手。
谁知道回去的路上一波三折,因为选了不少,司机一个急刹车,花篮连花带土全洒了,看到这一片狼藉,顿时十分心疼。
心疼这花还没进我的家门就受到了伤害,自责我没有照顾好它们。顿时想起一句诗“世间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这要是让好友知道了,定要怪我没有好好照顾她们,不是花儿的“良人”。
好事多磨,总算把这些花儿请回了家,小心翼翼地重新种好。
还好多肉比较坚韧,要是换成别的花,经历这一番折磨,怕是早就花容失色、面目全非了。
#摄影##多肉##植物#夜晚时,能闻到花儿的香气飘渺清幽,时有时无,时隐时现,时浓时淡。
有花助眠,甚好。观其色,嗅其香,听其语,真真十分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