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祖国的名山古刹是游览胜地。这些地方保存着很多塑像,内容丰富,艺术技巧精湛。了解这些雕塑的历史演变,以及不同时代的风格和特点,对提高旅游者的旅游水平是很有些好处的。
塑像是雕塑艺术的一种。最早可追溯到新石器时代,如西安半坡村出土的人面彩陶器。最近在西安秦始皇陵发现的彩色陶塑群,是一组骑兵和步兵混合编组的大军阵。其中有双手执剑的将军俑,有手牵鞍马的骑兵俑,也有双手做握弓蹲跪式的步兵俑。他们的面容、姿态、服装虽然不同,但都表现了坚强勇敢的共同性;又是以简练明快的手法,确切完美的造型和民族艺术特有的美而制作出的雕塑群。
汉代雕塑是以现实主义的艺术手法,制造了以人和人的活动为主的作品。其陶俑、石刻都雕塑了历史故事和人民生活:如耕耘、打猎、杂技和飞禽走兽。西安张湾出土的群俑和洛阳耍杂技的各种俑人,充分反映了当时的现实生活和人物的不同性格。
北朝时,因佛教兴盛,以表现人物为主的雕塑,也产生了极丰富的作品。在塑工上圆润,颇有“行云流水”之妙。在形象上呈现出浓丽淳厚的色调和朴实的装饰美,逐步达到简朴精致熟练的程度。敦煌和麦积山石窟中的北朝塑像,人物造型多是头戴花蔓,曲发垂肩,面相直鼻大眼,耳轮长垂,胸饰璎珞,腰着长裙。这个时期的人物造像一般体态修长,面貌清瘦,衣纹密集,又多塑出薄纱透体的质感。
唐代彩塑,积累了丰富的敷彩经验,以色彩灿烂著称于世。彩塑和壁画清新淡雅,鲜明朴实,壁画彩塑色调是青、绿、朱、赭、白等相交织,显得格外爽朗明快。特别是叠染和晕染的发展更为丰富,色彩由质朴而趋华丽,使人物形象具有独特风格。在人体造型上比例适度,凝练健康。神情潇洒的菩萨,方颐丰满,高髻代宝冠,肢体修长,亭亭玉立。开元天宝时出现了丰肌腻体、曲眉丰颊的杨贵妃型像。其人物造型充分注意骨与肉的结合,统一于丰肌的形象;但菩萨多为双腿直立,腰部微细,长眉入鬓,嘴角深陷,呈现美人姿态,均有丰腴莹润的风貌。而天王和力士的造型,则是健壮,挺拔有力。
盛唐时代的塑像饱满富丽,肤润肌丰,姿态自然,充满生命力。最佳作品首推敦煌,它不只是壁画驰名世界,在塑像飞天装饰等方面也达到艺技高超。如敦煌佛像窟为盛唐作品,菩萨很美;面部园润,表情庄重,身带璎珞,衣裙上的图案花饰严谨,色彩华丽,屏除了扭怩的体态,出现了双腿直立,腰部微扭,自然和谐的美姿。另外窟的供养菩萨,平稳地跪在莲花座之上,双手微举,身躯半裸,胸饰璎珞,表现着温顺虔诚的样子,向佛表示崇拜的神态,作法自由,是全国塑像的佳品。窟的唐代菩萨,不仅形象优美、健康、丰满、比例匀称,神态颇有真实感,而且色彩绚丽富有质感。它反映了古代艺术匠师们的高超造诣和写实技巧。山西五台县佛光寺东大殿内佛坛上有彩塑三十五尊,最有名的是“宁公遇塑像”。塑像各代表着不同的性格;如佛祖静穆慈祥,菩萨温婉娴静,天王威武猛勇,供养人恭谨虔诚。
在五台县还有一组精美的塑像,置于南禅寺大殿内。佛坛上有佛像菩萨十七尊,内容是宗教题材,与敦煌塑像大体一致,衣纹浅摺精练,敷彩单纯,晕饰浅淡,神情庄静娴雅,手法纯熟精巧、称为中国唐代塑像中的杰作。
到了宋代,塑像更为盛行,在艺术上也有提高,在风格上更近于写实,特别是在刻划人物性格、表现人物心理方面更有着卓越的成就。在人物造型上极尽“穷神尽变”之能事,逐渐注意到在人物的衣、食、住、行、坐、卧、举止言谈中展示人的心灵境界,从面部、眼神、姿态,从人物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人物与环境的关系等等方面,表现人物发自心灵的神采、风情,塑造了富有艺术生命的人物形象和引人入胜的艺术境界。
山西晋祠圣母殿中有四十四个宫女塑像,都是极纯熟而写实的作品。面庞丰润,高髻秀丽,庄重优美,神态俊逸,是按着唐宋时宫中的官职“六尚制度”而塑的。这些不同职务的塑像,是当时宫庭生活的写照。他们手中拿着不同的器物:有的手执典记为六尚制度中“尚宫”的“司记”,掌管宫中典事掌记。有的的手执如意,可能是“尚服”中“司宝”的,掌管宫庭中珍宝符典图籍。有的手执药罐,是“尚食”中“司药”的,掌管宫庭中医药。有的手执树枝,是“尚寝”中“司苑”的,掌管宫庭中苑囿松植。有的手执衣包,是“尚服”中“司衣”的,掌管御衣首饰。有的手执短巾,是“尚寝”中“司设”的,掌管帷帐、床褥、洒扫、铺设。在这些宫女塑像中,有的中年,丰满园润,有的妙龄,清秀俊俏。个个身姿婀娜,比例适度,服装色彩鲜艳,姿态自然,神情各异,把女姓温柔聪颖和慈爱的性格表现出来了。
山东长清灵岩寺,寺内千佛殿塑四十尊罗汉和高僧祖师的彩塑。每个塑像都显示了富有性格的动态表现,看出深沉、恬静的神志和喜怒哀乐的神情。清末学者粱启超游览至此,叹为“海内第一名塑”。
大同下华严寺中“薄伽教藏殿”的塑像是辽代最精美的一组。
佛坛上布列三十一尊佛像,有佛、菩萨、天王,正中为贴金佛像。菩萨娴静端庄,彩饰富丽。天王威武雄壮。最生动的是胁侍菩萨,面貌丰满、体态秀丽,肢体园润,敷彩鲜丽,精妙入神。
元代的塑像遗留下的甚少,这时塑像艺术逐步走下坡路,但也存在些精品。如山西晋城的玉皇庙、广胜寺的明应王殿和大雄宝殿木雕像等。玉皇庙里有二十八宿像,代表着道教中天上二十八星宿。这些宿像的人物性格、思想感情、喜怒爱憎都刻划得很细致,是研究道教艺术上的珍贵文物。
明清二代的代表塑像有:江苏苏州紫金庵,殿内彩塑艺品中最为生动的是十六罗汉,分别列在左右两壁的佛龛上。他们以故事为题材,细腻地刻划了年龄不同、性格不同的佛门弟子。罗汉等彩塑,造型比例恰当,容貌各异,衣纹流转自如,姿态富有活意,是明代塑像中少见的佳作。
山西平遥双林寺的塑像也很精美。这里塑像一千多尊,大者丈余,小者不过尺许。这些塑像除各种佛像外,还有文臣武将,很有现实主义的气息。全部塑像中最精美的是观音殿前廊内天王像和千佛殿内的观音像。这样大规模而又细致的作品,在明清艺术的遗物中是很可贵的。
湖北武当山天柱峰的顶峰有座金殿,殿内有铜塑真武神和两个侍从。真武神姿态庄严雄伟,两侍从神气自如,丰肌秀丽。此殿塑像少而精,是明代最好作品。
北京香山碧云寺内有罗汉堂,共有木质罗汉五百尊,各罗汉神态不一,塑造古朴精巧。明清两代塑像论气魄、气韵,已不如宋元,到了清代中期之后就没有精品了。
怎样欣赏塑像的艺术美呢!?要看它是否有现实主义精神,看它能否以形写神。传神是中国塑像艺术上最高的审美要求。塑像仅注意人体造型准确是不够的,还得十分重视各种各样的精神状态和人物面部表情的刻划。如敦煌的菩萨,目光炯炯有神,颇有目光照人之感。如佛光寺的天王,持剑而立,双目睁圆,怒视前方,显得很威猛。塑像人物多半是半裸,尤其是佛和菩萨。在欣赏时要看他们是否比例适度、解剖合理、姿态优美、手式纤巧,真实地表现了人体美。
色彩是我国传统绘画的艺术语言,它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优秀作品大都继承了传统的敷彩规法,用对称、对比、衬托以及叠晕等手法,绘出彩色,美化着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