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观音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厉害了神十二飞天成功让我们看看历
TUhjnbcbe - 2024/7/7 17:19:00
北京有什么好的医院是治白癜风 http://baidianfeng.39.net/

“北京时间6月17日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秒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

15时54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前向端口,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一起构成三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按计划,3名航天员将进入天和核心舱。中国航天,加油!”

飞天,大概是几千年来中国人一直所追求的梦!

浩瀚的敦煌壁画里,飞天以其丰富多姿的造型和自由无忌的飞翔,令观者欣赏、感动与渴望!

永平十年(67年),东汉明帝“夜梦金人飞空而至”,为梦境所启,于是派遣使者出使天竺,“问其道术而图其形象焉”,后从西域带回了佛典与佛像。飞空而至的金人是什么神灵?大臣傅毅将其解释为西域之神,也就是佛。以佛为中心,佛教造像中还塑造了形象繁多的各级侍从,而那个明帝梦飞来的天人,或许是佛祖,或许就是他的侍从之一,他在中国有个美丽的名字——“飞天”!

飞天从形象上来说,是多重文化的复合体。飞天的故乡虽然在印度,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飞天却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等共同孕育而生的!

从东汉、北凉、北魏、西魏至宋、西夏、元历经多年,飞天又经历了哪些演变?

北魏以前,莫高窟早期西域风格的飞天都是上身半裸,双手合十或散花。下身着长裙,露出赤脚,飘带宽短,缺少飘逸感。在印度、伊朗早期佛教艺术中,作为天人的乾闼婆,体肥身短,造型是典型的印度舞者“三道弯”式,衣服也很朴素,几乎没有飞动的体态。印度马图拉早期佛教雕刻中,佛光两侧各有一位表现出飞行状的天人,身体直立,一手托花,一手散花。

公元1世纪印度马图拉地区(北印度)雕刻中的飞天

这种双飞天形式,在印度较为常见,表示佛说法时,天人散花供养的场面。

北魏前期飞天脸型圆胖,有女性还有男性,飘带较短;东西魏、北齐时期,面相趋于“秀骨清象”,飘带渐长,凌空之感增加,势如翔云飞鹤。

本图飞天来自巩义石窟寺,创建于北魏孝文帝之时

飞天一手持莲花,一手捧莲蕾,身着透明薄纱,飘带萦回,飞在云中。

第窟是敦煌莫高窟西魏时期的代表窟之一,左页图为窟内所绘两个飞天。上者褒衣博带,清瘦柔弱,呈V形;下者半身裸露,强壮有力,呈U形。着装、体态、姿势各异,分别体现了中原和西域两种不同的风格。虽然整体上不失轻盈飘逸之感,但仍略显稚拙。在另外一种解释中,此飞天造型和汉代羽人形象相似。羽人是画像砖石上有羽翼的仙人,和飞天的本义——飞行的神仙悄然暗合,飞天的演化即融合了羽人的元素。

隋代飞天,身体弯曲幅度较大,脸型丰富,身材比例适中,灵活多姿,融合了“西域式”和“中原式”的艺术特征,形成了较成熟的艺术风格。

隋莫高窟窟窟顶东坡飞天群

藻井外以莲花火焰摩尼宝珠为中心,一群飞天在天花流云中穿行,姿态潇洒不拘于形式。造型显出世俗化,有的梳双髻像少女,有的穿右袒袈裟似比丘,服饰有长裙、袈裟、裙围、长脚裤,多种多样。

在莫高窟窟四壁,环窟绘带状飞天一周,有天宫栏墙纹为界线,以飞天代替过去的天宫伎乐,这是隋代飞天变化的特征。此时还有一种特殊形态,莫高窟窟有反弹箜篌飞天一身,在莫高窟反弹琵琶图形甚多,反弹箜篌仅见此例,反弹乐器有悖于人体自然规律,实属想象中的艺术造型。

隋莫高窟窟窟顶北坡反弹箜篌飞天

飞天头束双髻,背身弹箜篌,动作写实,飘带飞扬,形象潇洒。敦煌壁画中背身弹奏箜篌的图象仅此一例。

这时的飞天最多,且流传较广,不仅石窟寺院有飞天,帝王寝宫也有飞天。据说隋炀帝是一位飞天迷,别出心裁地设计出了“活动飞天”的机关。帝国东都的国家图书馆有一处不为人知的玄妙机关,每当隋炀帝行幸,引路的宫人持香炉前行,只要脚踩殿门前的地面机关,图书室门上的木雕飞天,就会带动帷幔,徐徐上升。隋炀帝离去后,飞天又放下帷幔,恢复如初。

唐代飞天艺术发展到了顶峰,外型塑造和内在精神表达都本土化了。其基本形象是菩萨装,女性体型,特别是盛唐时期受到宫廷舞蹈、仕女画经变画等影响,其画法由浪漫、夸张步入现实,由天人转变为楚楚动人的宫娥舞女,粉壁丹青完全进入了人物画的范畴,工笔勾勒,重彩平涂,形象鲜明。

初唐莫高窟窟西壁龛顶散花飞天

飞天头上梳髻,修眉细眼,肢体柔软,一手托莲花,一手散花,手势生动。

盛唐莫高窟39窟西壁龛内献花飞天

飞天丰肌秀骨,珠光宝气,一手持莲花花盘,一手拈牡丹花蕾,飞身而降。线描流畅有力,用色绚丽多彩,层层迭染,加金线提神,惊艳绝伦,表明盛唐飞天已进入工笔仕女画范畴。

五代时期,继唐后密教经变画、出行图等兴起发展的影响,飞天造型单一缺乏新意,几乎全为女性。头梳单髻,颜面秀美,朱唇微点,情态婉委,帔巾飘逸,一派净土仙女模样。虽然其形象尚保留着唐代画风,表现出娴熟的工笔仕女画的风范,但已远不如唐代时富丽,逐渐转向衰败。

五代莫高窟窟西壁散花飞天

飞天为菩萨装束,一手托莲花,一手拈花蕾,仰卧在彩云中飞舞。此时敦煌的飞天进入程序化,风格单一。此图虽工整,但云朵、飘带、服饰及至面部表情都有图案化倾向,缺乏生命气息。

在这时期,焦墨中略施微染的绘画技法被广泛采用,这种画法色彩艳丽,勾线刚劲,使人物形象的处理都很精到。但技法上的强健表现力,却掩盖不住艺术上的苍白,有创新意境的佳作锐减。

宋时期飞天绘制的整体趋势是逐渐走向衰落,飞天一般面相丰圆,神情持重,身材窈窕如少女,菩萨装束,斜披帔巾,飘带饰有条纹。造型多以线取胜,勾线劲健流畅,基本为白描人物,仅在饰物、裙、巾带上敷彩,色彩以石绿、赭红为主要用色,冷暖相济,简洁雅致。

宋榆林窟26窟北壁佛宝盖飞天

净土变中的佛宝盖两侧,飞天驾云绕行而下。其面相短圆似女童子,额上有吉祥痣,头后梳双髻,双手捧花供养。墨线勾轮廓,以石绿、赭红和白色为主色调,风格鲜明。璎珞华盖之华丽有五代之遗风。

元时期飞天均具中亚西亚民族脸形,造型颇写实,已无佛教飞天的姿态风貌,而像是两位乘云飞行的道教仙童。在技法上表现出浓郁的中原画风,构图丰满,笔法细腻,抑扬顿挫,堪称中国元代壁画中的杰作。然此时密宗盛行,飞天渐渐消失于天际。

元莫高窟3窟南壁簪花飞天

飞天飘在黄色翔云上,脑后垂双环发髻,头上簪花,高鼻,浓眉大眼,面丰体壮,捧莲花供养千手千眼观音,十分虔诚。此线描功力在敦煌壁画中堪称一流,千手千眼观音为密宗题材。

美丽灵动的飞天,就是丝绸之路上印度佛教文明与中国道教文化,乃至希腊文化元素,交互碰撞所激起的一朵绚丽的浪花。

飞天的发展变化,体现出了古代艺术家的博大胸怀。以兼容的姿态,吸收异域的艺术精华,融合本民族传统艺术风格,经过不断提炼、加工,才创造出了充满生命力的、内涵丰富的飞天形象。而飞天的瑰丽色彩,也一直渲染至今!

资料来源:

敦煌莫高窟中所见的飞天纹.王雪娇

中国国家地理中华遗产年第12期

文史博览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侵可删

1
查看完整版本: 厉害了神十二飞天成功让我们看看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