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以来,对中国的精神、思想乃至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佛教本土化进程中,以石窟寺为代表的佛教艺术不断发展和演变,既保留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实证,又形成了自身独特的风格,留下了大量珍贵的文化遗存。
年10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随后,国家文物局发布了《关于开展全国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的通知》。随之,全国各地启动了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如今,全国石窟寺的调查情况如何?调查过程中发生了哪些故事?有何新进展和收获?
01
陕西省:
调查现有石窟寺处
陕西省石窟寺调查工作从年10月开始,由陕西省文物局统筹协调,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牵头,协同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等共同完成。
▲陕西调查队开展石窟寺调查
调查工作划分为五大区域,同时展开,其中榆林地区由榆林市文物保护研究所牵头,延安地区由延安市文物研究所牵头,安康商洛地区由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联合西北大学负责,汉中地区由陕西省文化遗产研究院负责,关中地区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负责。
石窟寺调查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在调查开始之前,调查队做了充足的准备工作。年9月,陕西省文物局派人员前往重庆大足参加石窟寺专项调查培训;10月初,组织编制了《陕西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实施方案》《石窟寺调查培训计划》等文件;11月,组织召开了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动员会暨培训班,邀请相关专家就石窟寺调查与登记、石窟寺典型病害识别判断等对调查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统一思路、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确保调查结果的真实、完整和科学。此外,国家文物局及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也召开座谈指导会议及视频会,向调查团队传达调查的新要求,听取调查过程中的困难,答疑解惑。
调查工作基本在冬天进行。据调查小组成员介绍,榆林、延安地区的调查队顶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踏雪奔赴现场调查。陕北地区必须赶在大雪封山前完成现场调查,调查队员在《陕西省石窟寺名录》的基础上较快完成了调查任务。安康商洛地区地质条件复杂,山高坡陡沟深,交通不便,且大部分石窟为自然山洞稍加人工雕琢,调查队克服困难稳步推进调查工作。陕南地区天气阴冷,宾馆没有暖气,调查队员和衣而睡,也不敢洗澡。“由于地质灾害有的地方发生塌方,只能在仅容半只脚的地方前行。每次登山时汗湿衫衣,到达地方后,数九寒天的冷气顿时令人浑身冰凉。”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研究员马宏林说。
在富县调查时,由于其地形复杂,石窟寺较为分散且位置偏远,队员为了节省时间,中午顾不上吃饭,饿了就吃点面包充饥,一直坚持到晚上饥肠辘辘才返回;近些年生态环境好转,有些石窟寺点植被覆盖率高,很难找到具体位置,幸运的话遇到当地人能问到一些信息,更多时候山区内荒无人烟,找到石窟寺要耗费大半天的时间;还有些石窟所在地树多草多,有些在陡峭的崖壁上,调查队员便找一根木棍,既充当拐杖,又能开路。
佛爷腰摩崖石刻佛造像位于蓝田县蓝桥河东岸海拔米的佛爷腰花岗岩崖壁上,是蓝田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窟内雕一佛二菩萨,主尊为释迦牟尼佛坐像,像通高4.8米,其中佛高2.6米。二菩萨为立像,左为普贤菩萨,高3.1米,右为文殊菩萨,高2.9米。佛爷腰摩崖石刻佛造像采用圆雕的手法,从造像风格和雕刻技法上看,应为唐中期造像。调查队对该石窟进行调查时,因为山高林密,没有道路可走,只能沿着崖壁往上爬。
玉皇洞石窟寺位于海拔多米的山顶,上山时碰上近20年不遇的寒潮。山上大雪纷飞,积雪没过脚面,没爬多久鞋袜湿透,沾满泥土,贴身衣物也被汗水浸湿。调查队员用了3个多小时才找到调查点,之后便在复杂的环境下抓紧时间开展工作。
“这次的调查工作不仅是学习的机会,同时也是一次重要的经历。在这个过程中感动随处可见。”马宏林说,范建国是一位将近60岁的老文博人,在文博行业工作了40个年头。此次调查他主动请缨。在调查过程中,他一边为培养年轻队员不厌其烦地答疑解惑,一边身体力行克服种种困难坚持工作。有一次,调查转战场地时路过家门口,由于害怕耽误工作进度,都没去看望生病的家人。张园、董少华等女队员把孩子托付给老人,一走就是七八天,她们不但要穿密林,走雪山,攀陡崖,还得负责绘图、石窟寺描述等重要的工作。乔建军、范建国等均已接近60岁,依然坚持随队调查。“每个文博人对文博事业的情怀,激励我们在这条路上走得更远。”也已近60岁的马宏林说。
经过艰难险阻,年3月底,陕西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结束。此次调查发现全省现有石窟寺处,全面摸清了陕西省石窟寺资源的家底,掌握了石窟寺(含摩崖造像)的保存状况和主要风险、保护管理、安全防范等基本情况。“本次调查工作为编制陕西省石窟寺保护利用规划、构建科学有效的石窟寺保护体系提供了重要依据。这只是陕西省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第一步,未来工作任重道远。”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院长赵强说。
02
广东省:
调查31处石窟寺、处石刻及摩崖造像
广东省所在的岭南地区在史前时期就已经燃起农耕文明的星火,在海上丝绸之路贸易路线中更是有着重要地位。但若要把“广东”与“石窟寺”联系在一起,很多人都会生出疑问——广东能有多少石窟寺呢?这次的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回答了这个疑问。
▲广东石窟寺调查队员对窟前拜台进行测量
广东省石窟寺专项调查的一线队员主要由省、市、区县各级文物主管部门,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以及具备相关技术力量的第三方企业组成。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曹劲介绍,经过5个多月的调查工作,调查队对省内31处石窟寺、处石刻及摩崖造像进行了实地调查和资料整理,在覆盖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的同时,以新发现、“三普”补录及重新厘清性质等方式新增了8处石窟寺文物点,基本摸清了广东省内石窟寺遗存数量及保存状况的家底。
从调查的成果来看,广东地区的石窟寺在年代、风格等方面都与我国北方有所不同,除了始建于南朝的韶关市乐昌市江湾村西石岩寺,以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龛岩摩崖石刻等为代表的6处石窟寺开凿于隋唐时期,其余石窟寺的开凿时间均在宋代以后,以明清为主;宗教活动相对杂糅,兼有佛、道、地方信仰因素;规模较小,缺乏造像、壁画等艺术形式;形制与风格体现出浓郁的地方特色。
▲广东石窟寺调查队员绝壁攀岩相互扶助
与北方大部分地区相比,广东冬季的气候较为温暖。但在地近湘赣的粤北山区,冬季的体感温度仍然较冷,甚至还会有降雪。调查组的成员介绍,锦石岩寺、西竺岩寺、燕岩禅寺等石窟寺均开凿在典型的丹霞地貌红砂岩山体之中,海拔虽不甚高,但山势险峻,一路上要靠镰刀开出道路,许多地点需要借助绳索、梯子才能到达。来自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广东工业大学、广州欧科信息技术公司等机构的调查队员经常在山中攀援不多时就汗流浃背。调查工作可以说是对调查队员体力和意志力的双重考验。前往部分山高路远的调查点时,调查队员们即使清晨出发、兼程赶路,仍然难以在天黑前返程,只能小心翼翼、亦步亦趋地摸黑下山。
与粤北地区石窟寺多开凿于人迹罕至的山中不同,汕头地区的部分石窟寺选择了以身入世而非离群索居,与城镇乡村的联系更为紧密。以潮阳区的石岩古寺为例,石窟所在的东岩紧邻城区,与繁华的闹市相互裨益,是市民们闲暇郊游消暑的好去处。这座始建于明崇祯己卯年(年)、由高僧无知开创的石窟寺也因此香火繁盛,石室外还加建了玄天上帝庙、石像亭、大雄宝殿、关公庙等殿宇。
在中外驰名的肇庆七星岩景区的核心区域有一座典型喀斯特地貌石灰岩山体,莲花洞观音阁就身处其间。它深1米、宽1.2米、高1.8米,是一个在天然崖壁上人工开凿而成的方形窟龛。该观音阁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窟内供奉观音,由时任高要知县景日胗等人为镇压白莲塘的“鹅怪”以祈退洪灾而捐建。窟龛规模虽小,却是当地民情史实的实物见证。石窟洞外原搭建有重檐歇山顶单间殿,可惜已经与观音坐像一同被毁,仅存莲花座。窟前现存有白端石拜台,成“凸”字形。窟龛周围的石壁上还有大量清代以来的题刻。
可能是因为地处三江共同冲积而成的平原地带,珠江三角洲范围内可供开凿石窟寺的地貌相对较为稀缺,这一区域内现存的石窟寺数量较少,位于广州市黄埔区的佛迹洞则是其中为数不多的代表。佛迹洞开凿于清道光二十年(年),由海光禅师率徒凿岩而成。洞中利用一块巨大的天然花岗岩石凿成一座弥勒佛卧像。佛迹洞位于南海神庙东北方,与南海神庙直线距离仅数公里,可能是南海神庙内海光寺的海光禅师为弘扬佛法在近处寻山岩凿佛而成。
“通过此次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不仅回答了‘广东有多少石窟寺’的问题,还有助于文物工作者乃至大众了解广东境内石窟寺的保存现状、文化内涵,为未来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曹劲表示,目前,在广东省文物局的指导下,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正在协调参与调查的各家单位进行调查报告的补充、审订和上报工作。随着调查资料整理工作的深入和完善,此次调查的成果能够为大家描绘出中国石窟寺在岭南地区的延续脉络,构建中国石窟寺的完整发展体系。
03
山东省:
新发现十六处石窟寺文物点
年10月,山东省印发了《山东省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方案》。其间,山东成立协调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省专项调查工作;成立专家咨询委员会,负责专项调查专家咨询和技术指导;组建4个调查小组共计48人,承担实地调查和报告撰写工作。经过5个多月的专项调查工作,对省内处石窟寺、处疑似石窟寺或摩崖造像进行了调查和资料整理,在覆盖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资料的同时,新发现了16处石窟寺文物点。
▲山东省石窟寺专项调查现场
山东省石窟寺及石刻资源丰厚,是国务院石窟寺遗址保护利用工作会议确定的11个资源集中省份之一。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石窟寺保护工作。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省委副书记杨东奇、副省长凌文相继作出指示。为做好相关工作,山东成立石窟寺及石刻保护利用工作专班,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任组长,明清官式建筑保护研究国家文物局重点科研基地曲阜分基地,山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省文物保护修复中心、省石刻艺术博物馆、省古建筑保护研究院负责人员为成员。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相关负责人介绍,调查发现,目前山东石窟寺底数初步摸清,保存状况显著改善,一批石窟寺文物保护和规划项目落地实施,科学研究和展示利用成果初显。
首先是大批文物得到重点保护。价值突出的石窟寺及石刻被相继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长清莲花洞石窟造像等9处石窟寺及石刻被列入第七批、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9处被列入第四批、五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报过程中收到12处石窟寺及石刻类单位申报材料。
其次是重点项目持续推进。在全省开展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窟寺及石刻健康评估。泰山石刻、驼山石窟、嘉祥武氏墓群石刻、铁山摩崖石刻的前期勘察研究项目通过国家文物局批复。实施长清灵岩寺石刻及千佛殿罗汉像保护修复等40余项石窟寺及石刻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国家、省级累计投入万元。
再次是研究成果丰硕。编写出版《云峰刻石全集》《北朝摩崖刻经全集》《中国画像石全集·山东卷》(3册)等报告和专著30多部,出版汉代画像石和北朝摩崖刻经读物4册,《山东古代石刻》等光盘3种。目前,山东唐以前碑刻、汉画像石、墓志等资料全部收集存档,制作石刻拓片余份。曲阜孔府孔庙、泰山岱庙及临朐、青州等地收藏了大批佛像、石碑等文物。
▲山东省石窟寺专项调查现场
此次石窟寺调查,发现新文物点最多的是济南市。许多石窟的发现事出偶然,并在调查中逐渐揭开面纱,比如济南长清区石秀山南麓石秀山石刻画像的发现。当地文物保护人员到陆家庄走访时,从村民处偶然得到这一线索。调查组在年底走访时当地村民说:“村里的老人都知道山上有个画,我年轻的时候还爬上去看过。”由于石刻画像深藏在山中,此前一直没有被文物保护部门发现,目前长清区文物保护管理中心已将该石刻画像纳入保护范围。
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文物保护与考古处负责人表示,石窟寺大多开凿于山体丘陵,人迹罕至、山势险峻,调查队员要披荆斩棘开辟道路,还要借助绳索、梯子等工具攀爬岩石。有些石窟寺山高路远,调查队员在大山中来回转圈、披星戴月地寻找,有时也会失望而归。石窟寺调查项目开展之际正值寒冬,调查队员身着厚重棉衣,行动不便,时常遭遇恶劣天气,在大雪纷飞中还要测量、登记。但正是因为调查人员的辛苦付出,目前处石窟寺调查专项报告已经上报国家文物局,省级石窟寺专项调查报告初稿已经编制完成。
此次石窟寺专项调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山东省石窟寺遗存数量、保存现状和文化内涵,为未来的保护和研究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为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物考古事业积蓄了正能量。
年4月27日《中国文化报》
第8版刊发特别报道
《构建中国石窟寺发展体系
为科学有效保护提供依据》
↓↓↓↓↓↓↓↓↓
责编:陈晓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