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观音莲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菩萨像声闻像,八部护法像
TUhjnbcbe - 2024/6/9 18:11:00
哪家治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pf.39.net/bdfyy/bdfzj/160310/4784940.html

大家好,我是王利营,现在带大家来了解一下石窟寺艺术的题材。

石窟寺艺术是形象艺术,主要的表现形式是雕塑和绘画,力图通过这种形象艺术向人们传播佛教思想。

佛,又称“佛陀”,汉译是“觉者”、“知者”的意思。隋唐以后,佛像主要是释伽牟尼和阿弥陀佛。释伽牟尼的形象特征主要是有高肉髻或螺髻,两眉间有白毫相,身着祖右肩袈装或通肩式大衣,有的着褒衣博带式大衣。佛头后有项光,背后有背光,头项有华盖(玉盖),佛座主要有狮子座和莲花座两种形式。

阿弥陀佛的头上不是华盖而是宝纲。

释伽像左右两个胁侍,分别为文殊、普贤。阿弥陀佛的两个胁侍为观世音和大势至。

隋唐之后,造像当中又增加了药师佛、卢遮那佛、炽盛光佛等佛像。

菩萨,是梵音菩提萨锤的简称,菩提的汉音是佛道,萨锤的汉意是大心。佛教当中,佛未成道之前,称为菩萨。其形象为着宝冠或高发髻,上身半袒,着理路或着披巾,下着羊肠大裙,臂腕戴环钊,面相端丽。自唐以后,菩萨形象进一步世俗化,形态端庄秀美,丰肌曲眉,衣饰华丽.常见的菩萨有文殊、普贤,侍释伽牟尼左右,文殊侍左,骑狮子;普贤侍右,骑象。观世音和大势至侍阿弥陀佛左右,观世音侍左,手持净水瓶或莲花,宝冠上有坐佛;大势至侍右,宝冠上有宝瓶。

隋唐之后,单身菩萨像盛行,数量最多的是观音和地藏。地藏手持宝珠和锡杖。

声闻,也叫比丘,为佛弟子,其职为闻佛之声传给别人。声闻中得道的佛弟子,称作罗汉。据佛经讲,释伽牟尼有十大弟子,他们是舍利弗、目犍连、大迎叶、阿那律、须菩提、富楼那、迪旗延、邹波离、罗眠罗、阿难陀。他们中间迪叶年岁最大,阿难最小,造像中常常是迎叶、阿难分侍释伽像左右。唐以后,形象当中又有十六罗汉、十八罗汉、二十四罗汉、五百罗汉等。

八部,亦称天龙八部,即一天、二龙、三夜叉、四干阅婆、五阿修罗、六迦楼罗、七紧那罗、八摩睺罗迎。在造像当中,把他们绘雕成男、女、善、恶各种不同形象。天的虚幻人物有四天王、二天王、帝释天、大梵王等。天王像手持兵刃,胸踏夜叉或小鬼。帝释、大梵天则呈帝王像。干闼罗和紧那罗分别为乐神和舞神,造像多为持乐器,飞舞空中,俗称“飞天”。阿修罗在造像中作两手托日月,三头六臂,跨山踏海,把日擎天的形象。迎楼罗,为金翅鸟神,颈部有如意珠,一般雕刻在窟顶部。摩睺罗迎为蟒神,造像中为人身蛇首形象。石窟寺中,绘雕有许多佛经图像故事,主要有下面这些内容。

佛本生故事。本生也就是前生,即在成佛以前的修行经历,主要是讲其如何施舍,止恶得善、忍辱、精进修道等内容,如须大擎太子施舍爱子、萨锤太子舍身喂虎、尸昆王忍辱等故事。

佛传故事。主要是讲释伽牟尼佛本行故事。如乘六牙象投胎、树下诞生、鹿野苑说法、降魔成道,一直到涅架分舍利。

经变图像。经变图像以西天净土变最为多见,此外还有西方净土观察经变、弥勒净土变、东方药师变、维摩诘经变、天请问经变、思益梵天请问经变、法华经变、笔严经变、金光明经变、涅架经变、楞伽经变、密严经变、父母恩重经变、报恩重经变等。

供养人,也称“窟主”或“功德主”,即出资建窟人,为了表示窟内佛、菩萨是他们供养的便将自己的形象绘雕在窟壁上。

供养人形象一般都做进香模样,合掌顶礼,或手持香炉,或手拿花束。身分较高的供养人,身后还有手持各种物品的侍从人物以及牛车和赶车人等。

根据石窟形制、造像和绘画特点,可将这一时期的石窟寺划作三期。

早期由汉末到北魏太和十年前后(公元2世纪末至年前后)。这一时期的窟形有三种形式:(甲)窟平面分作前后两室,前室有四个支柱,后室有左右二门,贴后石壁摩崖造大佛,佛像后凿隧道。(乙)窟平面呈马蹄形。门作拱券形,门上开拱券形明窗,窟正中造大佛。(丙)窟平面呈方形或长方形,正中造塔形柱,塔作楼阁形,三层或五层,每层四面凿小盒,完内造佛像。这一时期的造像,佛像一般还保留有深目高鼻的西域人特征,菩萨、飞天、护法神像,则多为圆胖脸型。佛像服饰有两种,一是祖右肩,内着“僧抵支”,外着袈装式偏衫,偏衫右臂半披,下身着裙;一是通肩大衣。服饰质地给人以轻薄感,躯体轮廓清晰可见。菩萨像在这一时期头戴宝冠,胸前有颈圈、珍格和蛇形饰物,袒上身,下着羊肠大裙。飞天祖上身,下部露脚。

1
查看完整版本: 菩萨像声闻像,八部护法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