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观音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北京保利2021秋拍丨如如不动重要佛
TUhjnbcbe - 2024/6/9 18:11:00

“云何为人演说,不取于相,如如不动。”——《金刚经》

宇宙万物,于个体而言是生老病死自有其一定之规,于整体而言则是生生不息,且恒定于任何个体自性之上,而个体能否突破当下得见如来的关键正在于我们能否突破外在的相,并实现心的恒定,所谓“不取于相,如如不动”正是《金刚经》要讲明之众多奥义之一所在。

北京保利中国古董珍玩部本季秋拍推出“如如不动——重要佛造像艺术”专场,其中数件精品皆具有深刻的宗教含义,其在宗教义理上的重要指向性与其精湛的制造工艺相比肩,为中国传统佛教造像中极富时代与区域特征的精品。其中,以西藏14世纪夏鲁寺风格铜鎏金释迦牟尼、清17世纪喀尔喀蒙古风格铜鎏金双身金刚持、及西藏13至14世纪宫廷风格铜鎏金绿度母最为引人瞩目,三者分别代表了元明交界以及明清交界这两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宗教美术精品,其宗教含义、历史文物价值以及美学性皆极为重要。尚有元大都铜鎏金上师像、明15世纪北京宫廷仿大理观音坐像、尼泊尔马拉王朝14世纪铜鎏金密集文殊金刚以及渤海国风格铜鎏金释迦牟尼,皆为各个时期、各个区域之精品,以飨各位佛造像艺术爱好者。

Lot

元大都14世纪铜鎏金吉天颂恭仁钦贝像

H:25cm

此尊铜鎏金吉天颂恭仁钦贝像以其经典的成道像为造型,表现了仁钦贝大师俊美智慧的青年形象,是已知的仁钦贝造像中难得一见的鎏金造像精品,且经海外藏家所重视,流传有绪,极为难得。仁钦贝面容俊美,眉目清秀,双眼慈祥而有神。内着包身坎肩,外披袈裟,衣服上錾刻精美田相纹,方格边缘以细密的连珠为饰,衣纹自然流畅,表现出织物的柔软质感。

由于仁钦贝被认为是是龙树菩萨的化身,而龙树菩萨又被认为与释迦牟尼有着同等重要的地位,所以仁钦贝也因此常以降魔触地印为其造像样式,本尊造像即为此例,其左手结禅定印,右手施触地印,进入沉静的禅定状态。下承半月形仰覆莲座,双层莲瓣,莲瓣小巧饱满,遍饰莲台一周,此种造像被称为仁钦贝的“满莲蒙古样式”,且封底为典型元大都造像所特有的封底样式,极为经典。座前台面上饰有横置金刚杵,常见于仁钦贝的金铜造像之中,被认为是金刚座释迦牟尼佛的象征。造像整体打造的细腻考究,鎏金浧厚,品相完好,为一尊典型的元大都时期的仁钦贝造像。

止贡巴(-年),本名仁钦贝,藏传佛教帕竹噶举派中八小派之一止贡噶举派的初始人。他师从帕木竹巴,得到帕木竹巴的真传,密法修证极高,在当时有很高的声望,每当公开传法时都会有十万以上的僧众前来学习。帕竹大师圆寂后,曾于至年曾住持丹萨替寺。年年届37岁时至墨竹工卡止贡地方,在原有的小寺基础上扩建为一座大寺,即如今的止贡替寺,后来这个寺成了西藏著名大寺之一,“止贡巴”尊号即得名于此,他这一派也因此称为止贡派。他认为僧众是佛教的根本,而戒律又是僧众的根本,他自己持戒极为严明,且法力高强,佛教事业兴旺,一般佛教界都尊称他为“吉天颂贡”,意思是“三世间怙主”。

造像莲座的制作极有特点。其莲瓣样式宽大肥厚,双层莲瓣层次表达清晰准确,瓣尖微微上卷,工艺精湛,位元大都造像样式之典型特征,可参考RobertR.Bigler所著BeforeYongle:ChineseandTibeto-ChineseBuddhistScultpureofthe13thand14thCenturies中所示元代大都风格造像之莲台及封底样式。(图片1)莲座上缘以细密的连珠装饰,珠子粒粒圆润饱满,随时间鎏金剥落之处可见其黄铜铜质精炼,较西藏造像用才更为考究,应为14世纪北京地区所做,典型的元大都作品。

由仁钦贝所建立的止贡替寺,主要由其家族相继掌管,最初四代期间,他们的职权只限于宗教方面,没有管理当地地方行政事务的权力,后被元朝分封为万户,也是在这一时期开始,止贡一派大为发展,此尊造像即应为此一时期元大都之造像作品。(图片2)其整体品相完好,样式经典,黄铜精炼,鎏金厚重,为西方重要收藏PortraitsoftheMasters所收录,并多次参加重要的喜马拉雅展览,是一件广受认可,流传有绪的14世纪元大都吉天颂恭仁钦贝造像美术杰作。

图片2止贡巴·仁钦贝像鲁宾艺术博物馆藏

Lot西藏14世纪铜鎏金释迦牟尼

H:49cm

此尊铜鎏金释迦牟尼造像为14世纪西藏地区夏鲁寺风格的造像经典之作,其容貌端庄美好,躯体饱满健硕,是不可多得的雕塑美术精品。释迦头饰螺发,发髻高耸,宝珠顶严。面相端庄,面庞圆润,五官较为集中,弯眉高耸,双眼下视,眼形柔美,神态慈祥亲切。脖颈处装饰弦纹,躯体强壮,宽肩厚实,束腰纤细,比例得当,英气逼人。造像手脚刻画细腻写实,柔和而富有弹性。上身着袒右肩式袈裟,右肩敷搭袈裟边角,褶皱均匀对称,富有装饰性。袈裟轻薄贴身,边缘簪刻纹饰华丽。主尊身下台座中间有扇形袈裟下摆。其莲座为仰覆莲台,莲台上缘装饰连珠,珠子颗颗饱满圆润,莲瓣头上卷处装饰细腻,底部簪刻精美纹饰,工艺精湛。整像制作考究,体量巨大达49公分之高,展现出雄壮的雕塑之美,为十四世纪前后西藏地区造像的上乘之作,曾经应供奉于西藏高等级寺院之中。

降魔印释迦牟尼像,或者说佛陀菩提伽耶成道像,是佛教图像学中最为重要的造像样式之一,佛陀此像既是信徒证悟佛教义理的形象瞬间,又是众生顶礼佛陀八相成道传记的浓缩版。七至十二世纪前后降魔印佛陀雕塑在东印度流行,形成帕拉风格的释迦成道像并逐渐向周边传播。十二世纪以后,此类造像样式多为螺髻佛像,宝冠佛像则渐少,至十三世纪以后,尼泊尔风格渗入,此类造像样式的风格又有较大变化:佛像螺髻由后稍前,前额宽大,胸臂健硕有力,腰肢比十二世纪稍短但比例变化更为流畅自然。这种样式随着萨迦派的教法和政治势力的扩张传播到藏区内外,演变至十四至十五世纪,造像各处得到柔化,佛陀后笈多样式的贴体袈裟搭于左肩如同鱼尾,装饰意味更加浓郁,样式基本成熟,此尊即为十四世纪前后,降魔印释迦牟尼像的代表。

十二世纪末,由于受到伊斯兰势力的不断入侵,随着印度各地佛教纷纷消亡,尼泊尔成为影响藏传佛教艺术的主要源泉。元朝(-)统治者独尊藏传佛教萨迦派,推动了西藏各势力的整合,近四百年的分封割据局面逐渐结束,西藏各地的艺术风格也相互吸引融合,形成了相对统一的西藏中部的“西藏风格”。从十三世纪后半叶到整个十四世纪,留居西藏南部的纽瓦尔艺术家不断增加,自然形成了受尼泊尔艺术影响的西藏艺术风格,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夏鲁风格及丹萨替风格。此尊释迦牟尼则带有较为明显的夏鲁寺造像样式风格。

夏鲁寺位于日喀则市驻地东南、甲措雄乡的一个山坳中,距离日喀则市中心26公里。根据寺史记载,夏鲁寺始建于公元年,相当于宋朝哲宗元佑二年。建寺的创始人名杰尊嘉饶穹涅。至公元年,相当于元朝仁宗延佑七年的时候,夏鲁寺迎请布顿大师主持寺务,自此在西藏佛敎中建立了夏鲁派。夏鲁寺保存了精美的壁画、雕塑及建筑,是西藏惟一现存比较完整的元代藏传佛教艺术集萃之地。而夏鲁寺风格指的正是公元14世纪前后受尼泊尔艺术影响在萨迦寺和夏鲁寺等寺院形成的绘画样式及造像风格。因夏鲁寺壁画艺术及造像艺术成就杰出、特点清晰,固以夏鲁寺风格指代这一艺术样式。

此尊释迦像即有鲜明的夏鲁寺风格特征,方正略短的脸型,宽阔的眉额,弯曲的眼睑,平直的莲座,饱满的莲瓣以及立体感极强的躯体表现力,都是夏鲁寺风格所特有,与其同时期之壁画样式可相映照。(图片1)

图片1夏鲁寺二层前殿北回廊南壁东侧壁画(局部)

14世纪上本叶阿閦佛日喀则市业堆区,钦巴·索南邦作

Lot西藏木斯塘15世纪红铜错银索南伦珠像

H:47cm

索南伦珠,十五世纪前后,后藏著名上师,出生于木斯塘,是木斯塘第二任国王阿贡桑波的第三子,与释迦牟尼一样出自王族家庭。或许他就是为佛教事业而生的,一岁时还在襁褓之中就皈依了后来成为第三任俄尔寺主持的阿旺曲登,接受灌顶开示。两岁时得到普兰索朗坚参巴桑的灌顶。二十二岁受比丘戒,此后不久便被指认为拥忠大吉岭寺活佛。在佛教理论方面,他主要有对萨迦班智达《因明学》的论述以及《量理藏论大疏一切正理入门》等著作。

此作品为典型的明中期后藏地区萨迦派风格造像,传神地表现出了索南伦珠作为萨迦派祖师的形象。其面相方圆、额际宽广、眉似新月、错红铜嵌银的双目显得炯炯有神,丰颐薄唇、嘴角微带笑意,显得慈祥而和蔼,嘴唇亦错红铜。左右于体前托宝瓶,右手于胸前呈说法印,双手分别牵一株莲花开放于肩头,左肩花中置经卷,象征学识渊博;右肩花中立宝剑,意为智慧锐利,斩断一切烦恼,这也暗示其为文殊菩萨的化身。衣着为坎肩和袒右式袈裟,典型的西藏僧人装束,坎肩的衣领和前胸以错红铜、错银的工艺表现精美的吉祥花卉纹,增添了整尊造像的富饶之气。下承高耸的束腰式仰覆莲花座,上下缘饰有细密的连珠纹,莲花瓣饱满秀长,满饰一周,在莲座的衬托下佛像显得更加尊贵庄严。

十四到十七世纪是西藏本土艺术发展的一个高峰,这尊精美的红铜错银索南伦珠像便是这一非凡时代留下的艺术经典。其塑像体量达47公分,异常震撼,所用铜质精美,工艺复杂繁琐,人物相貌刻画准确逼真,高度还原了索南伦珠上师高贵的气质与无上的智慧,是对于索南伦珠青壮年时期宗教形象的记录,亦是十四到十七世纪西藏佛教蓬勃发展的缩影。

Lot西藏10世纪天铁嵌金、红铜兽面纹五股忿怒金刚杵

L:15.5cm

此件天铁嵌金、红铜兽面纹五股忿怒金刚杵以天铁为材,铸造精致,线条劲道有力,细节表现突出,为早期10世纪金刚杵之代表,极为罕见。金刚杵中股强劲有力,棱角分明,线条犀利,雄浑厚重。中脉两端紧接莲台,刻有两圈各四个护法面,皆怒目圆瞪,气场强大。莲瓣圆润平实,以简洁阴线刻画川形纹,这样的莲瓣形式可对比同时期之尼泊尔造像莲瓣。中股与两头各以一周莲瓣为连接,两侧以摩竭为基础,摩竭吐出的侧股自然延伸,由粗变细,弧度饱满圆润,有圆满扎实之感,力道强劲。工艺上,此杵采用嵌金、红铜等装饰,整个杵身在强大的法力之外,装饰的同样异常华丽,颇为罕见。其表面光润,天铁质地坚硬无比,由于时光的感染亦油亮润泽,是难得一见的早期宗教法器遗珍,具有殊胜难得的尊贵意义。

金刚杵在密宗佛教中可谓最为重要的法器之一。古印度吠陀时期,金刚杵的原型是大天神因陀罗的主要武器,称之为“霹雳闪电”。在古印度和中亚的一些艺术作品中,金刚杵通常被画成一根短棒,两端各有一对尖利的股叉。

此件金刚杵为五股,象征着佛陀的五种智慧,尤其,藏人认为天铁具有神秘的力量,对天铁或天铁制品十分尊崇,可知其在铸造之时即有着无比殊胜的法力。我们所常见的法器多为明清时期,而此件金刚杵则制作于10世纪。其整体的线条,选用的材质与护法摩羯之样式皆透露出其应比我们所常见的金刚杵更为早期,可与敦煌所出的8至9世纪的帛画之中忿怒相尊神持金刚杵的绘画形象进行对比,其样式恰好为此只五股忿怒金刚杵之样式。(图片1)其中脉两侧的莲瓣样式,护法与摩羯表现的更为抽象而富有宗教性,在西藏的宗教法器中极为罕见,与之相似时期的金刚杵可参考一只出版于BuddhistRitualArtofTibet一书中的天铁五股金刚杵。(图片2)

Lot北京宫廷明15世纪铜鎏金金刚手菩萨立像

H:18cm

金刚手菩萨因手执金刚杵而得名,是大势至菩萨的忿怒化现,与观音菩萨、文殊菩萨合称“三族姓尊”,分别代表“伏恶、慈悲、智慧”三种特质,也是“八大菩萨”——观音、弥勒、虚空藏、普贤、金刚手、文殊、地藏、除盖障之一。另外,金刚手菩萨属金刚部,常侍卫于佛,具有除恶降魔的广大神力。在藏传佛教造像中,金刚手菩萨有忿怒相,也有寂静相。而在明代宫廷造像中,金刚手菩萨则惯常以寂静相的形式出现。这与当时的时代背景相关,明代宫廷造像自永乐时期就已改变了许多忿怒相造像的原有面貌,这是汉地传统文化主导的结果,同时也符合当时汉地佛教的教化方式。而此尊明代北京宫廷金刚手菩萨造像则极为罕见以忿怒相的形式出现,极为难得。

此尊金刚手菩萨造像面庞浑圆,头戴五叶宝冠,三目圆睁,鼻梁高耸,獠牙外露,形象凶悍吓人。其躯体袒胸露腹,脖颈,四肢及耳铛皆饰以蛇钏,颈部所缀伞状璎珞极为精美,其左手于胸前托嘎巴拉碗,右手高举金刚杵,周身环绕披帛,下身着璎珞裙,左展姿立于双层莲座之上,姿态富有律动感。莲座为仰覆莲式,莲瓣头雕饰精美花叶,莲座上下缘的连珠粒粒圆润饱满,为受永宣宫廷造像风格所影响的明代中期宫廷造像之代表。

Lot尼泊尔马拉王朝

14世纪铜鎏金密集文殊金刚

H:13.3cm

此尊铜鎏金密集文殊金刚,为14世纪马拉王朝成熟时期的作品,铜质坚密沉重,鎏金厚实,镶嵌宝石,熠熠生辉。密集文殊金刚意为“一切如来身语意三金刚秘密一切集会”,属无上瑜伽部,题材少见且重要。其面庞圆润小巧,双目微合下视,静美的脸庞显出浅浅微笑,神态怡然。躯体劲健有力,特别是圆润的肩膀、厚实的胸肌、粗硕的双臂尤其突出,极为写实。三面六臂亦刻画的生动细腻。造像主体袒上身,饰项链、长链、臂钏及手镯,坐姿挺直,全跏趺端坐。主两臂于胸前结说法印,其右上臂持宝剑,宝剑保存完好,象征其斩断烦恼的大力量,为文殊菩萨的标识之一,其余各手亦持箭、弓、莲茎等法物。下承高台座,莲瓣纤长饱满,束腰极深,风格典型。

尼泊尔马拉王朝是内陆山国,位于喜马拉雅山脉中段南麓,北邻中国,其余三面与印度接壤。其首府加德满都,位于一片长方形的谷地之中,四周被山脉环绕,是马拉王朝的文化、艺术中心,加德满都、帕坦、巴德冈等拥有古老历史的城市都位于谷地内。佛祖释迦牟尼的出生地——蓝毗尼,正位于此处,可知其悠久的佛教历史。

十三世纪到十八世纪是尼泊尔马拉王朝时期。十三世纪,印度帕拉王朝灭亡后,佛教造像的制作传统还继续在尼泊尔流布。同时,从那时起又开始受到西藏喇嘛佛教的影响。这一时期又可以分为两段,以年为界。年之前称马拉王朝早期,这一时期的造像延续了前期风格,又加进了新的元素。此时期的造像最为精美,以加德满都谷地为中心,以纽瓦尔人为主要造像者而发生发展的,此件密集文殊金刚造像即为此一时期之作品。

在尼泊尔地区,自古以来从事佛教造像的工匠主要是纽瓦尔人,他们使用铜、木、石等多种材质制造佛教造像,其中铜质造像由于多数体积较小,便于携带,流传下来的最多。这些尼泊尔工匠从公元七世纪起就来到吐蕃,帮助藏人修建佛教寺院,制造佛教造像。尼泊尔造像的风格深刻影响了藏传佛教造像。特别是在十二、十三世纪之后,由于回教徒的入侵,克什米尔和东北印度的佛教遭到毁灭性打击,而尼泊尔很好地保存了它的佛教传统,并为中国源源不断地输送优秀的工匠,一直延续到清代。

纽瓦尔人在制作佛像时,不拘泥常规,大胆渗入本民族审美观念和雕刻技艺,制作的佛像,面带喜色,头大肩宽,胸阔腰圆,工艺精湛,从体型到装饰皆具有典型的纽瓦尔人的人体和审美特色。尼泊尔人对铜有一种特殊的喜爱,视为神圣之物,境内山多地少,矿藏丰富,极大地满足了他们的喜好。所用铜一般皆为上等的红铜,质软细腻,这一点在此尊密集文殊金刚的材质上亦可得以印证。

尼泊尔造像在国际市场一直享有盛誉。香港佳士得年12月2日Lot尼泊尔马拉王朝早期鎏金铜释迦牟尼佛立像就以万港币的高价成交,可见马拉王朝造像精品在市场上的高度认可。这件释迦牟尼佛立像的开脸可与此件文殊金刚相对比,二者都是马拉王朝所特有的圆润小巧的面庞,五官精致,比例协调,躯体饱满,红铜细腻,包浆莹润,体现了尼泊尔极高的铸造工艺水平,可兹参照。

1
查看完整版本: 北京保利2021秋拍丨如如不动重要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