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观音莲

首页 » 常识 » 常识 » 圣地秘宝,最接近天空的宝藏展中的造像
TUhjnbcbe - 2024/5/15 17:06:00

佛教源于印度,7世纪传人西藏以后,历经余年的发展,一方面吸收了印度、尼泊尔和中原佛教的精华;另一方面又融人了本土宗教——苯教的诸多元素,使得佛教在西藏脱胎换骨,形成了独树一帜的藏传佛教。如今,佛教已深入西藏人民生活的每一层面,除了察教、艺术外,举凡文学。舞蹈、音乐,戏剧,甚至于医学、教育、占卜等无一不与佛教有关,佛教无疑已他成西藏文化的血肉。

西藏佛教艺术以具体的形象反映了余年西藏错综复杂的文化交流关系。八九世纪时,许多西藏僧人赴印求法,并屡屡从印度迎请高僧入藏,故出现了五方佛、八大菩萨曼荼罗等当时印度流行的密教图像,同时艺术风格也深受印度影响。

下面选自《收藏家》作者/王景荃,年圣地西藏——最接近天空的宝藏特展出的部分造像。

释迦牟尼铜坐像

北魏延兴三年(年)遣,高28.5厘涨,青铜鎏金,局部泥金彩绘,拉萨布达拉宫管理处藏。释迦牟尼佛结跏趺坐于方形台座上,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握住农角。着袒右肩式袈裟,内着僧祗支。台座努为两层,上层为须弥座,四面浅浮雕仰覆蓬瓣及卷草纹,正面两侧各蹲踞一狮子。

下层为“门”形方台,正面及左右两侧刻卷草纹及二供养人,背面刻供养人题记。可知该像为北魏延兴三年比丘僧香出资所造。由于在西藏被供养,脸部,胸部以及发髻都被涂上泥金与蓝色颜料并彩绘五官。这件保存于西藏寺院的早期汉地佛像,是汉藏两地文化交流的见证。

佛立像

这尊7世纪前半期所造的佛立像,铜鎏金,局部泥金彩绘,镶嵌银、高94厘米,拉萨布达拉宫管理处藏。释迦佛身着通肩式袈裟,立于单个莲座上,右手施无畏印,左手抓袈裟端头,衣纹显得自然,佛身比例得当。

在薄袈裟内透出佛陀身躯,并以平行弧线表现衣纹,具有明显的克什米尔风格。台座下部刻有古格法王的名字,可知此像于后弘期初即从克什米尔被请到藏西,因此,这不仅是一件艺术上的杰作,同时也是后弘期古格王朝向竟会米尔求法的历史见证。

弥勒菩萨立像

11至12世纪造,铜鎏金,局部泥金彩绘,高厘米,是本次展览中最高的佛像,拉萨布达拉富管理处藏,弥勒菩萨又称强巴佛。佛教传说他是继承释迦佛位为未来佛的菩萨,故又称“后生佛”、“未来佛”。

弥勒菩萨头戴五叶冠,左手持莲花,右手施无畏印。上身赤裸,胸挂项饰,下着长裙,以优雅的三折姿站于莲花座上。其风格特征与东北印度11至12世纪帕拉王朝晚期作品相符。

松赞干布像

这尊13至14世纪的松赞干布像,现藏于拉萨布达拉宫管理处,铜鎏金,局部泥金彩绘,高46.5厘米。坐像头裹长巾,上有一尊无量光佛,表示其为观音菩萨化身。戴耳饰,跏趺坐,服装折纹刻画清晰逼真,工艺精巧,为西藏鎏金铜像中之珍品。

禄东赞像

这尊13至14世纪的禄东赞像,铜鎏金,局部泥金彩绘,高29.5厘米,拉萨布达拉富管理处藏。禄东赞又称噶尔东赞,是吐蓉赞普松赞干布时期的著名大臣。他辅佐松赞干布治理吐蕃。曾奉命赴长安,向唐太宗请婚,促成文成公主人吐蕃与松赞干布完婚,为藏汉友好立下殊功。

此尊禄东赞像缠头巾,蓄八字胡,长髯,拱手立于蓬花座上。装束为吐蕃时期装束。相较于唐朝画家阎立本所绘之《步辇图》中瘦弱、拘束不安的禄东赞画像,此尊像显得沉稳、神态自若。

时轮金刚双身像

14世纪造,铜鎏金,局部泥金彩绘,镶嵌绿松石、珊瑚、宝石高59.5厘米,西藏日喀则夏鲁寺藏。时轮金刚是印度密教最后一部经典《时轮续》中的主尊。这尊时轮金刚发髻高挽,戴宝冠,四面、三眼、二十四臂。拥抱四面、八臂明妃,主臂左手持金刚铃,右手持金刚杵,其他各臂分别持斧、弓、箭、索等,佩戴头饰、颈饰、胸饰、腕饰、臂钏、足钏。

脚踏象征着烦恼与邪恶的形象。明妃披戴华丽的装饰物,拥抱主尊的两手持金刚钺与钵。这种男女合体的双身佛像,在西藏一般不公开示人。在藏传佛教中,通常双身像中的男性象征着慈悲方便,女性象征着般若智慧,双方合体所代表的是慈悲方便与般若智慧合二为一的证悟与解脱。

吉祥天母像

这件明永乐时期(-年)造的吉祥天母像,高20厘米,青铜鎏金,局部彩绘,西藏博物馆藏。佛教中作为女尊出现的护法尊并不多,吉祥天母是其中的一位。她是护佑战争胜利的尊神,因此,吉祥天母不仅是护法尊,也常常作为修行主尊被供养。

其像多以一面二臂像最为常见,而这尊一面四臂的吉祥天母是一种特殊的样式,她骑在骡背上,由长着摩羯鱼面人身的侍者牵引,行走于莲花座上由山岳围绕的血海中。面目狰狞,嘴里衔着一个被吞进一半的人身。四臂中两臂于胸前持骷髅碗和素,另两手持剑和戟。披挂璎珞装饰华丽。座前有“大明永乐年制”题款,为明代宫廷的优秀之作。

大威德金刚像

大成德金刚是文殊菩萨所现的忿怒相,传说有一位岩洞的修行者在即将悟道之际,偷牛的盗贼闯入岩洞将其头砍掉,死神阎摩借机附身,把牛头安在自己头上到处在西藏残杀无辜,经藏人的祈请,文殊菩萨化成与阎摩一样的牛头忿怒相降服了阎摩。

大威德金刚有多种传承,此尊金铜像是最常见者。造于15至16世纪,红铜,局部鎏金彩绘,高31厘米,拉萨罗布林卡藏。依据仪规,其身青黑色、九面、三十四臂、十六足,右屈左展姿站在生灵座上。九面中的黑青色牛头,代表此尊强大的威力;最顶的黄色文殊面,代表其为文殊化身。

毗瓦巴像

这件毗瓦巴像,造于16世纪前半期,铜鎏金,局部泥金彩绘,高95厘米,山南扎囊敏竹林寺藏。毗瓦巴是活跃于9世纪的印度大成就者,据说,他12年中一直念诵金刚亥母,但是连一点成就的征兆都没有,就在他绝望准备放弃之时,空行母出现在他的面前,毗瓦巴按照空行母的教示继续修行,终于证悟。

离开寺院之后,他舍弃僧衣,开始了瑜珈士的生活,并示现出种种神力。毗瓦巴是萨迦派道果法实际上的创始人,由他将道果法传于后世,在他之后有拿波巴、扎玛日巴、阿瓦都帝巴等大师,一直传至萨迦初祖贡嘎宁波,之后萨迦派一直延续这一教法。

阿底峡像

这尊造于17至18世纪的阿底峡像,红铜铸造,局部泥金彩绘,高20厘米,拉萨罗布林卡藏。阿底峡出生于东印度,父亲是当地国王,29岁正式出家,遍学显密经典,后成为有名的那烂陀寺与超岩寺的座主。年,受藏西古格国王绛曲沃招请,入古格王国所在的阿里地区弘法。

年,受仲敦巴迎请,再往藏中地区传法。年,于拉萨西南之聂塘圆寂。所著《菩提道灯论》,统合小乘、大乘显教、金刚乘密教,并提出“三土道”作为修法过程的指南。阿底峡入藏,标示着佛教在西藏的再度弘扬,他与莲花生、宗喀巴倍受藏人尊崇。

十一面千手千眼观音像

此尊十一面观音就是拉克西弥派作品。造于17至18世纪,铜鎏金,局部泥金彩绘,镶嵌绿松石,高77厘米,拉萨罗布林卡藏。此像造型优美,三面三层观音面之上为忿怒面,最上为如来寂静相,共十一面。八主臂持宝珠、弓、箭等,其他手臂略小,呈扁形排列于体后。菩萨耳饰、颈饰、胸饰、臂钏、腕钏、足钏等均以绿松石镶嵌,金碧辉煌,绚丽夺目。菩萨所具有的千手千眼,表示他将救度一切众生,象征着观世音的慈悲和力量。

白度母像

白度母与绿度母为度母信仰中最受欢迎的两尊,相传文成公主是白度母的化身。白度母与无量寿佛、如来顶髻尊胜佛母并称“长寿三尊”。此时白度母属佛部,主修身;无量寿佛属莲花部,主修语;如来顶髻属金刚部,主修意。修持白度母密法,能延寿消灾。

此尊为白度母典型形象,造于17至18世纪,红铜鎏金,局部彩绘,高30厘米,承德市外八庙管理处藏。菩萨装,结跏趺坐于莲座上,右手下垂施与愿印,左手于胸前结安慰印。除双眼外,在眉间、掌心、足底、各有一智慧眼,故又名“七眼度母”。额上一目观十方无量佛土,其余六目观六道众生,象征度母能洞察一切众生苦难。

绿度母像

在藏传佛教中,度母是最美丽和最慈悲的女神,受到信徒们,尤其是受女性普遍的尊崇信仰。度母有21种,有着广大的慈悲心和无所畏惧的勇气。度母有许多不同身色,即白、红、蓝、黄、绿、黑等六色,白色表度母之身,红色表度母之语,黑色表度母之意,黄色表度母之功德,事业则以绿色作代表。

此尊绿度母造于18世纪,铜鎏金,局部泥金彩绘,镶嵌绿松石、宝石,高75厘米,拉萨罗布林卡藏。度母呈三折姿式立于一仰覆莲座上,右手下垂施与愿印,左手于胸前施说法印。身着菩萨装,头戴宝冠,身披天衣,下着长裙。莲座左右各插一株莲花,其间盛开莲座上安坐不动明王、空行母等。

空行母像

此像造于17至18世纪,铜鎏金,局部泥金彩绘,镶嵌绿松石、珊瑚、骨,高33.5厘米,拉萨罗布林卡藏。空行母的内涵较广泛,密乘中的女性,双身佛中的女尊,都可以称为空行母。有时也将女性密乘修行者尊称为空行母。造像中常见的空行母形象,一种是呈舞蹈姿态,一手持钺刀,一手托骷髅碗于朐前。

还有一种正如此尊造像,左腿弯曲,右腿展开的姿势站立。左手持盛满血的骷髅碗置于面前,右手持钺刀下垂。这种空行母像也叫“那若空行母”,即智慧之意。

八思巴像

八思巴,本名洛追坚赞(-年),藏传佛教萨迦派第五代祖师,元代著名的宗教领袖、政治家和学者。中统元年(年),元世祖忽必烈封八思巴为国师,授玉印,令其统领天下释教。至元元年(年)设总制院,又命他以国师身份领总制院事。至元六年(年),因创八思巴字有功,晋封为帝师。八思巴一生功勋卓著。著述颇多。

这尊八思巴像造于13至14世纪,白玉雕造,局部泥金彩绘、铜鎏金、镶嵌绿松石、宝石、珍珠,高55.7厘米,拉萨布达拉宫管理处藏。

(本文由十堰鸿泰文化编辑整理,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1
查看完整版本: 圣地秘宝,最接近天空的宝藏展中的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