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观音莲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由瓜州东千佛洞榆林窟看唐僧取经图的流
TUhjnbcbe - 2024/5/5 16:14:00
北京看白癜风哪家医院权威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bdf/

近日,由归元玄奘文化促进会、中国玄奘研究中心、英属哥伦比亚大学佛学论坛共同主办,主题为“传承玄奘精神,弘扬丝路文化”的首届玄奘与丝路文化国际研讨会及高峰论坛在西安、商洛举行。“澎湃新闻·古代艺术”经授权刊发由首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于硕在此次论坛的文章《瓜州东千佛洞、榆林窟中的唐僧取经图》。瓜州东千佛洞和榆林窟中有五处唐僧取经图像,均出现在经变画的边角位置,这些壁画也是早期唐僧取经图像的代表。作者通过实地考察,对东千佛洞和榆林窟中唐僧取经图像的内容与样式特征进行分析,对早期取经故事做简要梳理并结合元代两例取经图像分析唐僧取经图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变化。

敦煌地区是古代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汇处,也是古代通往西域的必经之路。今瓜州县隶属于甘肃酒泉市,汉武帝时为敦煌郡所辖,唐武德五年()称瓜州,清雍正年间设安西郡,民国二年(年)改为安西县,年更名为瓜州县。瓜州东千佛洞、榆林窟的唐僧取经图绘于西夏,是我们所能见到的最早的取经壁画。年第9期《文物》刊载王静如先生文章《敦煌莫高窟和安西榆林窟中的西夏壁画》(作于年),介绍了榆林窟三处唐僧取经图。段文杰先生在《玄奘取经图研究》一文开篇提到年敦煌文物研究所考察榆林窟,在第2、3窟中发现了唐僧取经图,此后又陆续在榆林窟第3、29窟和东千佛洞第2窟中发现了4幅取经图。年刘玉权先生发文《榆林窟第29窟水月观音图部分内容新析》,依敦煌研究院复原该窟水月观音图稿及佛典,对这部分内容重新辨析后认为该窟《水月观音图》中并无玄奘取经图。故此瓜州洞窟中的唐僧取经图共有5处。

早期取经壁画有几处明显特征:其一,非独幅整铺壁画,而是存在于大型经变画中,且均出现在边角位置。其二,人物为唐僧、猴面行者(随从?)和一匹马。其三,各窟唐僧取经图人物形象不尽相同。本文尝试对几幅唐僧取经图内容进行阐述和比对,并就早期唐僧取经故事文本、两处元代唐僧取经图像特征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东千佛洞唐僧取经壁画内容

东千佛洞位于瓜州县境内,距县城约90公里。石窟开凿于干枯的河谷两岸,现存23个窟,其中东岸9个,西岸14个,有8个洞窟尚存有壁画和塑像,壁画总面积约平方米,清塑46身。东千佛洞始建于西夏,内容以密教题材为主,兼有汉密、藏密成分。

东千佛洞第二窟有两幅唐僧取经图,分别位于北壁西侧和南壁西侧的《水月观音图》中。关于洞窟开凿年代,张宝玺先生认为:东千佛洞第二窟门侧西夏供养人服饰特征及西夏文题名,表明该窟是西夏社会地位较高的人建功德而造。门侧左右壁各画六身供养人,虽漫漶,但仍可看出他们与建于西夏乾佑二十四年()的榆林窟第29窟供养人的服饰是一致的,是典型的党项人衣冠打扮。

东千佛洞第二窟南壁西侧唐僧取经图

东千佛洞第二窟南壁西侧唐僧取经图线图

东千佛洞第二窟北壁西侧唐僧取经图

东千佛洞第二窟北壁西侧唐僧取经图线图

东千佛洞第二窟坐西向东,窟内呈龟兹式,覆斗形顶,西壁前设佛坛,两侧及后方有甬道,南、北各设一像台。南壁西侧唐僧取经图内容如下:玄奘法师面容平和,鹅蛋脸,有头光,双手合十,穿褐色交领僧衣,左肩披红色袈裟垂至脚踝,露朱红云头履。法师身后行者头戴发箍,长发、圆眼宽鼻下颚浅,闭口但三颗牙齿外露,相貌奇特似猴,身着青绿色圆领长衫,右侧开褉,腰束带,有芾垂下至大腿处,下穿褐色小口裤和麻鞋。他左手抬起,四指攥拳拇指伸出指向后方,身后有一匹褐色马,背对观者,头扭向唐僧一侧,马鬃厚密略卷,马鞍上空无一物,马尾长垂至地,中间打结。

东千佛洞第二窟北壁西侧水月观音

东千佛洞第二窟北壁西侧唐僧取经图中剥落部分露出下层壁画

东千佛洞第二窟北壁西侧的唐僧取经图同样是绘在《水月观音图》中,但内容不同于南壁且壁画甚是斑驳难辨。画中玄奘法师侧身站立,长眉、双目微闭,神情庄重,双手合十,身着长袍僧衣,外披袈裟,有头光。身后一人似着淡青色短衫,褐色缚裤,小腿上缠有青蓝色绑腿,平底薄鞋,披风缠于颈部,左肩扛一长棍,头扭向一侧。在他身后有一匹棕褐色马,壁画斑驳不清,但马背上应是空无一物。东千佛洞第二窟中出现两幅唐僧取经图已是少见,二者均绘在《水月观音图》中则更为鲜有。不过,两幅取经壁画虽在内容上一致,但人物形象相去较远。

关于这幅唐僧取经图还有两处疑点。其一是该壁画有洗刷痕迹。取经图人物所在区域颜色浅淡,四周却似烟熏般呈深褐色,二者对比强烈。实地查看可发现取经图部分墙面斑驳,壁画浅淡应是褪色所致,且壁画尚存有几道水流痕迹,造成今天面貌的原因无非两种:洞窟漏水或人为洗刷(擦洗?),在该幅水月观音像上也可以看到“擦拭”痕迹,原因尚不知。另一处疑点是该壁取经图剥落部分显出下层壁画。按常理,上层剥落应现下层壁画或墙体本身。此处属于前者,残缺处可见石绿色上绘墨线波纹,同壁画中所绘水波的颜色、画法相似。据此笔者有两点推测:第一,壁画右上方可能原本绘有水面、波纹等,后被唐僧取经图覆盖,替代了原本内容。第二,在唐僧取经图下方可能绘有另一幅图像,换言之,北壁西侧这幅唐僧取经图也有可能是后人在原图上方补绘的。但被覆盖的图像究竟是唐僧取经图还是其它,尚还无法知晓。

二、榆林窟唐僧取经壁画内容

榆林窟也称万佛峡,位于瓜州县南70公里的榆林河谷中,因河岸榆树成林而得名。石窟创建于初、盛唐时期,经中唐、晚唐、五代、宋、西夏、元及清代续建,现存41个洞窟,其中东崖上层19个,下层11个,西崖仅有1层11个洞窟。保存壁画约平方米,彩塑余身。西夏时期开凿的第二、三、二十九窟均分布在榆林河东崖上。

榆林窟现存有唐僧取经图三处:第二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图》右下角一幅,第三窟西壁南侧《普贤变》中一幅和东壁北侧《十一面千手观音变》中一幅。

榆林窟第二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图(复制品)谢继胜拍摄

榆林窟第二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图中的唐僧取经图(复制品)谢继胜拍摄

在第二窟西壁北侧《水月观音图》中,唐僧师徒站在画面右下角的岸边,岸上有树,枝叶繁茂。唐僧在前,头圆面方,双手合十高举礼拜观音。身后行者长发垂至前额,带有头箍,着淡绿色圆领窄袖衫,腰间束黄带,腰后有绿色衣襟垂下,腰下有褐色盖头,穿大口裤,脚穿麻鞋,可见纹理。他左臂下方绕出一根缰绳,拴在身后的马匹头部,马匹仅有头、颈出现在画面中,呈黑色。前文已述,东千佛洞第二窟两幅取经图中人物形象各异,但南壁西侧中的行者却与榆林窟第二窟行者有若干相似之处:第一,二者动作较为相似。均是一臂弯曲放在胸前,一手高举至额头处。第二,形象相似。行者头发均垂至前额、披于脖颈,且头上均戴束发箍,与第三窟《十一面千手观音变》中猴行者相似。

东千佛洞第二窟南壁西侧中的行者

榆林窟第二窟西壁北侧中的行者

榆林窟第三窟西壁南侧《普贤变》中唐僧师徒站在崖岸上,法师高鼻丰颚,有头光,双手合十,指尖朝下礼拜普贤菩萨。猴行者在唐僧身后,相貌似猴,毛发长,双目圆睁,昂头露齿,也跟着双手合十礼拜。白马鞍上驮莲台,上有内装经文的包袱烁烁放光,师徒二人身后亦有祥云缭绕。此处唐僧取经图人物刻画清晰精致,常常被视为玄奘取经图的代表作。然而它人物形象表现上也确与其余不同。首先唐僧不再穿僧袍,而改为小口衫、松口裤,腰间束带,腿束行縢,脚穿线鞋,俨然一副行脚僧的模样。其次,猴行者也在合十礼拜,虽稍显笨拙,却与其余取经图动作不同。第三,该幅图中马背上驮有经袱并熠熠发光,东千佛洞中马背空空,榆林窟第二窟取经图像只有马头露于画面。依段文杰先生叙述,《十一面千手观音变》中猴行者也身挎经包、肩挑经盒(详见下文引文),虽非马背所驮,但同是在榆林窟第三窟中出现,值得

1
查看完整版本: 由瓜州东千佛洞榆林窟看唐僧取经图的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