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肉观音莲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常博一甲子阅尽六千年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
TUhjnbcbe - 2023/9/16 19:10:00

南宋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

南宋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盖面

南宋龙纹画像砖

南宋景德镇窑影青观音坐像

恽寿平《蔬果四开》(本文图片均由常州博物馆提供)

早在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便在江苏常州一带繁衍生息,这块土地上先后经历了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和良渚文化等。常州是吴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札受封于延陵,成为常州的人文始祖。南朝时,齐梁两朝的开国之君皆出自常州,常州因此被称为“齐梁故里”。宋末,常州人民抗击蒙古族围攻,书写了“纸城铁人”的传奇。迩及明清,常州学派、常州画派、常州词派等五大学派名噪一时。及至近代,又有瞿秋白、李公朴、华罗庚、吕思勉等志士鸿儒。

龚自珍有诗“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在建馆60年的常州博物馆,参观者可以阅尽常州多年的历史。常州博物馆馆长林健告诉记者,作为一个地方性博物馆,常州博物馆集历史、艺术、自然为一体,拥有文物及自然标本共计3万余件,其中国家一级文物51件。文物藏品以良渚文化玉器、春秋原始青瓷器、南朝画像砖、宋元瓷器漆器、明清书画为特色。另有自然标本余件,已形成以皮毛类动物、海洋动物、国内外精品昆虫、地区性中草药、矿物晶体及古生物化石为特色的六大收藏系列,其中圣贤孔子鸟化石、翁戎螺、金斑喙凤蝶等标本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

戗金漆奁世无双

漆器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远古部族的祭器、贵族的专用品到文人雅士的玩赏之物,再逐渐发展为平民百姓的日用器物。漆器的发展经历了两个*金时期,一是战国至西汉时期,一是宋代。宋代漆器,虽然文献上对其颇为称道,但是传世品并不多。杭州老和山、无锡宋墓、淮安杨庙镇等地出土的宋代漆器,无外乎朱、黑或酱色素无纹饰的。直到年,常州武进村前南宋墓出土了三件戗金漆器,在国内外考古界引起极大反响,成为研究宋元漆器制造和工艺美术方面里程碑式的史料。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国宝级文物——南宋朱漆戗金莲瓣式人物花卉纹奁。

奁是中国古代女子盛放梳妆工具的化妆盒。这件奁盒呈十二棱莲瓣式筒状,通高21.3厘米,直径19.2厘米,木胎,由盖、盘、中格、底格多层扣合而成,通体外髹朱漆、内髹黑漆,合口处镶包银扣。盖面为戗金仕女消夏图,两位风姿婀娜的仕女,一人手持折扇,一人怀抱团扇,把臂偕游,窃窃私语。小丫鬟捧了一个胆瓶随侍在傍,好像在等候主人采花插瓶。奁身四周十二棱间戗刻有荷花、牡丹、梅花、山茶、莲花等六组折枝花卉。漆奁出土时还装有铜镜、木梳、竹篦、竹剔子、粉盒、胭脂盒、香盒等古代女性日常用品。

奁盖内侧朱书“温州新河金念五郎上牢”十字款铭。宋代时漆器铭文比较普遍,而朱书铭文是此时浙江漆器的一大特征。“温州新河”为地名,随着南宋*权的南迁,漆器制作的重心转向杭州和温州。“金念五郎”为工匠名,“上牢”则为上等、坚固耐用之意。

这个奁盒做工精美,跟使用的戗金技艺不无关系。据文物鉴赏家王世襄考证,戗金技艺最迟在西汉时期便已出现。《髹饰录》记载宋代漆工采用细钩织皴戗金的技法,把填漆与戗刻相结合,创造错戗金髹饰工艺,即以黑漆为底,用针或刀尖在漆地上刻划阴线花纹,上漆后填以金粉,称为戗金。遗憾的是戗金技艺当下已经失传。

神兽墓砖伴升仙

年3月,常州南郊茶山戚家村发现一座南朝墓葬,其中出土了多块画像砖。这批南朝画像砖不仅数量众多、题材丰富、布局考究,而且图像清晰,制作工艺精湛,雕刻手法多样。按题材可分为人物、神兽和花纹三类。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一组龙纹画像砖,由7块单砖拼镶而成,长34厘米,宽35.2厘米,高16.5厘米,呈浅浮雕的立体图案。

图案中的龙张开大口,长舌外露,头顶长有分支的双角,细长颈,身体弯曲,长尾上扬,背部、尾端及四肢关节处生有飘动的飞鳍,身躯雄健有力,作凌空腾飞状,气势非凡。

龙是中国古代“四神”之一,其形象常见于各种装饰图案。上古时期,龙的形象多为匍匐爬行,结构简单。后世定型的“现代龙”,虽然形象威严,却略失刚猛与生机。而这组南朝画像砖上龙的造型,已脱离上古时期的爬行动物之态,从匍匐变为飞腾,有一种生机勃发之感,又与后来的“现代龙”有所不同。

从出土位置来看,此画像砖位于墓室东壁第一层的两扇直棂窗当中,西壁还有一幅虎纹画像砖,中间为一幅飞仙画像砖。“东方龙、西方虎”的道教神位式布局以及飞仙画像砖的使用,表明墓葬主人意图通过仙人和神兽的引导而升天成仙。

影青观音润如玉

博物馆陈设中,有一处罗汉拓片环绕的佛教造像展橱,它的底本是常州千年古刹天宁寺的五百罗汉石刻像拓本,尊者表情丰富,形态多样,栩栩如生。橱窗里的一尊观音像格外醒目:头戴珠冠,外披通肩大衣,下着长裙,胸前佩挂璎珞串珠,腕戴珠钏,双臂搁于腿部,赤脚搁于宝座镂孔的台阶石上。观音两足之间有一莲花形插座,右边置一净瓶,左边塑一小鸟。此观音像雕琢十分精细,近看,每根指头上的指甲都清晰可见。据考证,这是南宋时期景德镇窑系的产品,属于当时的家居陈设瓷。不论是造型雕工,还是上色施釉,这尊观音像都体现了南宋景德镇窑最高工艺水平,是中国陶瓷艺术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在烧制手法上,它采用的是影青手法。所谓影青,是指宋代景德镇烧制的具有独特风格的青白瓷器,其特色是胎薄质坚,透光性强,釉面如玉般温润。宋代以后,逐渐形成了以景德镇窑系、德化窑系、石湾窑系为中心的三大观音瓷塑制作基地。其中景德镇窑系观音以其影青釉色雅致清淡、温润如玉、造型端庄高贵,为社会中上阶层所钟爱。

没骨写生传清韵

明清之际,常州画派熠熠生辉,清代《国朝画征录》记载:“近日无论江南江北,莫不家家南田,户户正叔,遂有‘常州派’之目。”其中的南田、正叔皆指恽寿平。

恽寿平是“清初六大家”之一,长于没骨花卉,自称学北宋徐崇嗣法,重视写生,色彩明净,对明末清初花卉有“起衰之功”,被尊为“写生正派”。他从小跟堂伯父恽向学画,初工山水,师法*公望、王蒙、倪瓒,受*影响较大,笔墨秀峭。“清初六大家”中王时敏、王鉴、王翚(huī)以山水有名于先,恽寿平便另辟蹊径,在“没骨花”法基础上,创造出设色明净、笔法简洁、格调清雅、自成一格的“恽体没骨”花卉画风。除继承传统技法外,还独创了“点花粉笔带脂,点后复以染笔足之”的点染同用技法。在画面构制上,注重色、墨、水的充分调和互渗,并利用其在纸或绢上的自然洇润而使之形成轻薄鲜亮的美感,造成灵动清爽的艺术效果。后人赞誉“飘飘若仙,宛如李白之诗”,“赋色之妙,为古今绝艺”。因其诗、书、画均有较高造诣,常常画成,自题书跋,被誉为“南田三绝”。

常州博物馆藏恽寿平四开《蔬果册页》代表了他的艺术造诣。蔬果主要以墨彩点染而成,色彩鲜艳却不滞重,用笔洒脱清隽,生机盎然。款字书法以王献之为体,褚遂良为面,*庭坚为骨,优雅自然而不失法度谨严,与其画风相得益彰。从题款得知,恽寿平画此册时已53岁,是赁居瓯香馆时所作,合乎其“甚似则近俗,不似则离,惟能通笔外之意,随笔点染,生动有韵,斯免二障”的要求。

(作者:尹晓宇)

《人民日报海外版》(年10月30日第07版)

1
查看完整版本: 常博一甲子阅尽六千年你所不知道的一级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