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信不信佛,如果你去过寺院都会发现,有佛像的地方往往伴随着莲花出现,比如比较常见的观音形象,通常就盘坐在莲花花瓣之上;接引佛的形象,也是手持莲花。
修行后发现,修行居士们之间互称莲友,而修行之地被称为莲舍,袈裟同时也称莲衣。可以说,莲花在很多时候成为了佛的象征。
世间繁花千万种,为什么佛门唯独钟情于莲花,而不是牡丹、菊花等等别的花呢?深入了解之后发现,原来这里面大有文章。
关于由来
众所周知,佛教发祥于印度。如果留心,会发现印度的国花就是莲花。
在印度,莲花代表美,是以常用莲花来形容人,如“蓝蓬花眼的罗摩”、“莲花眼晴的女儿”;莲花还代表吉祥、平安,如“菩萨于是入大慈定,凡厥兵仗变为莲花”;莲花代表光明,如“此千叶金色宝花,光明彻照,如日初生”;莲花代表神异,如“如来经行之处,足所履迹皆有莲花之纹”。如此等等,举不胜举。
据佛典介绍:“一切诸佛世界悉见如来坐莲花宝师子之”。
“问曰:诸床可坐,何必莲花?
答曰:床为世界白衣坐洁,又以莲花软净,欲现神力,能坐其上令不怀故;
又以庄严妙法座故;又以诸花皆小,无如此花香净大者…如此莲花台,严净香妙可坐。”这就是人们在寺庙里见到的不少佛像都是坐立在莲花上面的缘故。
《严密经》卷下谓:“如莲出淤泥,见之生爱敬。如是佛菩萨,出于生死泥,成佛体清静,诸天所欣仰。”
佛教以“淤泥”比喻生死烦恼,以“莲花”比喻清静佛性。
相关典故
相传佛祖降生时,皇宫御苑中出现了八种瑞相,其中最主要的一种瑞相,便是池中突然长出大如车轮的白莲花。在他的舌根上放射出千道金光,每一道金光化作一朵千叶白莲,每朵莲花之中坐着一位盘足交叉,足心向上的小菩萨。
莲生在污泥之中,犹如人生在浊尘的世界,这自然要与污浊相处在一起,受许多邪恶污秽事物的侵扰,佛教称这些邪恶力量为“魔”。佛教要求人们不要受世间邪恶污秽(即魔)的侵扰和影响。莲花“出污泥而不染”,开出洁美的鲜花,确是最好的象征,因此佛经常常将莲性比佛性。
莲花的象征意义
莲花的象征意义:高洁、圣洁、清廉。
莲花历来被佛教尊为神圣净洁之花,并且极力宣传并倡导学习莲花的这种清白、圣洁的精神。周敦颐在名篇《爱莲说》中也明确表达了自己对莲花的喜爱:“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具有花中君子的美誉。
据考证,其实周敦颐是一位佛缘深厚之人:
周敦颐尝自称为“穷禅客”,这是见于二程及其弟子游定夫语录中的话。周敦颐公事之余,经常与诸公参禅问道。例如,周敦颐在《万安香城寺别虔守赵公()》一诗中说:“公暇频陪尘外游,朝天仍得送行舟。……谈终道奥愁言去,明日瞻思上郡楼。”盖有宋一代,禅宗大行其道,禅门法匠如林,各自教化一方。士大夫参禅亦相率成风,凡闻有禅林名德,皆不辞路遥,涉水登高以相访。
是以,周敦颐于《爱莲说》中对莲花的解读,与佛门所钟情的莲花的品质,其实同出一脉: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作者:红尘煮茶人
出尘入尘万般事,都付几上一杯茶。
小说作者,影视编剧。曾用笔名:约等于失恋
出版小说《到处鸡毛》。
所有图片均来自网络,只是临时作为文字辅助作用,绝对不会用于商业用途。
所有作品均是作者原创,未经许可,不可转载。